男子聽到這番話,臉上不禁有些慚愧之色:
“家中貧寒,讓羊君見笑了。”
羊衜搖了搖頭,含笑道:
“如今你家中有田有地,有妻有子,難道還比不過吾初見你的時候?何來見笑一說?”
男子聽了,感激道:
“此皆是羊君所賜耳。”
“吾當年評語,不過實話實說耳,你能有後面的際遇,乃是自取,何來吾賜之說?”
“不然,若無羊君,何來吾之今日,怕是仍求溫飽而不可得也,羊君之恩,衡沒齒難忘。”
李衡卻仍是執意拜謝。
前些年荊州糧食不足,陸遜於是上書,請求屯田。
孫權自然是應了下來,甚至還把給自己拉車的八頭牛分拉四犁,以示以身作則之意。
李衡本是荊州軍戶,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僥倖由軍戶轉成庶民,並且被遷到了武昌。
羊衜識人之明的名聲由來以久,李衡被遷到武昌後,不顧自己身份低微,親自前往拜訪羊衜。
羊衜聽到有這麼一個庶民前來讓自己品評,意外之餘,竟也接見了對方。
哪知一見之下,他更是出乎意料地給了李衡一個相當高的評價,斷言其才在亂世之中,可官至尚書郎。
習竺得知這番評價後,本著對羊衜的信任,於是就把自己的女兒習英習嫁給李衡,甚至還陪嫁了一部分田地。
原本應該是世代當兵卒的李衡,借了吳國廣開田地的契機,才脫了軍戶的身份,入了民籍,又立馬有人主動送錢送田送女人,簡直不要太爽。
所以他對羊衜感激,那也是理所當然。
不過隨著孫權稱帝后,遷都建業,再過兩年,太子也跟著跑去了建業,作為東宮賓客的羊衜,自然是要隨行。
按理說,李衡也算是大翻身,即便不能當官,那也知足了。
唯獨是苦了一個人,那就是被強塞過來的習娘子。
她本是被自家大人哄著騙著嫁過來,因為大人跟她說,自家這一支想要再進一步,可就是靠這個女婿了。
在外人看來,身為望族的習氏自然是風光無限。
但望族也有望族的難處,畢竟宗族太大,就會有許多分支。
習竺被人稱為“才氣鋒爽”,但能被名門望族推出來的子弟,哪一個不比絕大多數人有才氣?
再加上這年頭,正逢亂世,人主最需要的,不是治世之謀,就是領軍之能。
才氣這種東西,反而是排在了最後。
當然啦,若是身負治世之謀和領軍之能的同時,還能有過人的才氣,那自是最完美不過。
比如蜀國的馮文和,啊,不是,是馮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