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十三年十月的涼州,註定會很熱鬧。
對於馮刺史來說,吳國使團的到來,並不算是頭等大事。
最大的事,還是涼州考課。
時歷三年之後,第一批參與涼州考課選才計程車子學子,終於迎來了最後一次考核。
從第一年被下放到縣鄉當工頭,再到第二年到郡裡各部曹當跑腿,最後再到州里整理各類文書。
與最初參與考課計程車子相比,能熬過這三年考核的人,基本也就是剩下個三成。
剩下的這些人,是不是才幹出眾不好說,但業務水平至少都在平均水準之上。
最重要的是,他們要麼是心志堅定之輩,要麼就是把考課當成最好的晉升渠道。
有這兩點就夠了。
馮永沒想著十幾年就能挖倒世家用數百年砌起來的牆角——即使自己手裡有降維打擊的利器。
從一開始的偷偷摸摸,到現在的光明正大,就已經是很大的勝利了。
後世歷史上的某個姓楊的熊娃子,在付出整個天下江山的代價後,最後連自己腦袋都賭上了,都還沒能搞定關東的世家。
十月的涼州,熱氣早已褪去,甚至已經開始有了些許涼意。
武威城裡,氣氛卻是越發地火熱起來。
“幼常,好了沒有?快點!”
一襲青衣的李明急吼吼地對著屋裡頭喊道:
“數年努力,可就是看今朝了,如何敢耽擱了!”
“時辰未到,天色尚早,著急什麼?”
同樣一襲青衣的馬田終於走出屋子,略有不耐地回了一句。
“能不急嗎?這三年來的努力,可就是看今日了。”
李明頗為嘮叨地重複著這句話,神情有些緊張,他拉了拉身上的衣服,低頭左右看看,“幼常你幫我看看,可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參加考課就這點好,苦是苦了點,但至少包吃包住,夏冬兩季發統一款式的衣物。
熬過了第一年,等第二年進入郡裡當跑腿的時候,每個月還有補貼。
對於世家子弟來說,這點東西,可以說連塞牙縫都不夠。
但對於有志改變階層的蒼頭黔首,乃至寒門子弟來說,這就是一個振奮人心的訊號,半步入仕的訊號。
就像李明這樣的,他不是穿不起這種衣料的衣服,而是這身青衣所代表的意義,非別的衣物所能比擬。
李明右下側衣襬明顯有一個黑點,也不知是哪裡沾上的泥點,還是洗不掉的墨點,但馬田就是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