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是劉病已> 第九十六章:大漢糧食危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六章:大漢糧食危機 (1 / 2)

將前往東南地區的官吏送別後,劉徹以及整個漢室的注意力,就全部都集中到了轉輸軍糧之上。

在現在的漢室,糧食的富餘產地,主要是三個。第一個,也是最大的糧倉,是蜀郡與漢中郡的天府之國。

透過先帝劉弗陵,駕崩前四年來的水利開鑿,農具推廣和技術提升。蜀郡和漢中郡的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畝產粟米四石比比皆是。

但是,當地的人口,也因此進入爆炸增長期。糧食畝產增加,使得百姓能有能力撫養更多的孩子,而且,國家也鼓勵生育。生育撫養三個孩子,無論男女,都可使家庭免役一年!四個就能免兩年!五個三年!當今天下,或許生育撫養五個以上的孩子,對一般家庭來說,非常困難。但是,三四個的話,卻是常事!這幾年,蜀郡和漢中的百姓,是憋足了勁,使勁的繁衍後代。

人口出生率和孩童的成活率,成倍的往上增。以往,種種因為經濟或者宗教原因而不舉幼子或者溺死女童的案例則垂直下降。

短短三年,蜀郡和漢中地區,鄉村亭裡,到處都是成群的光著屁股玩耍的孩子。為了餵養這些孩子,當地的糧食消耗量,自然也隨之增加。

而且,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將會持續增高。而說老實話,蜀郡和漢中的土地,以現有的技術條件和土地條件,畝產五石以上,幾乎不可能。所以,當地的糧食供給潛能,其實並不大。

劉詢也不可能跟以往一般,繼續從蜀郡和漢中郡大量抽調糧食。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蜀郡和漢中的糧食,順江而下,運往南方,相對廉價。

但,想要將蜀郡的糧食,運去北方,那成本就高的嚇死人了。

而漢室的第二個糧倉,則是三河地區。三河地區同時也是春秋以來,中國最大的糧食產區和最大的糧食供給地。

戰國時,秦國正是得到了魏國的河西地區,才開始崛起,併成為那個能吊打東方六國的bug。

今天的三河地區,則已然成為了漢室這臺戰爭機器最重要的動力引擎,長城駐軍四成以上的軍糧,來自於三河地區的百姓產出的糧食,而且,漢室最大的糧食戰略儲備基地敖倉,也正是建立在三河地區的關鍵位置。

自秦以降,能不能吃到敖倉糧,成為了英雄、梟雄們能否主宰天下的關鍵!只是,三河地區,目前的情況也與蜀郡差不多,同樣進入了人口暴漲期。雖然從戶口統計上,現在還看不到明顯的人口增殖現象。

但,從當地的徭役服役率上,卻能明顯的看出來,三河(河南、河西、河東),已經持續三年,徭役服役率直線下降了。

若是做成表格,能輕易現,該地區的徭役服役率是呈跳水式下降的。每年,都有大批百姓,因為達到了劉徹規定的標準,而免服徭役。雖然只是短短一年或者兩年。

但,連續三年的跳水,說明了當地的人口急增長。幾乎每一對夫妻,過去三年,每年都有生育並撫養一個孩子。過去六十年,天下的人口增長率約為大概百分之九每年。既大體在過去六十年,中國人口增長增加了一倍多。

但自從先帝劉弗陵上臺,並且從物質和經濟和精神上,鼓勵生育後,在社會文化較為達的地區,人口呈現爆炸式增長。生育率和撫養率,每年都是翻倍的往上的增加,在原先,平均每一個漢家婦女在其育齡,一生平均要生下五個孩子。

但因為落後的醫療技術以及更加落後的封建迷信和傳統,只有一半的孩子能活到成年,而在現在,隨著百姓的生育意願和撫養意願的增加。不僅僅婦女的平均生育率在上升,而且,孩童的成活率也在上升。

御史大夫衙門就估計,在三河地區,過去三年,每歲人口淨增大約一成五。這使得,漢室實際上能從三河地區調動和使用的糧食下降。哪怕是因為技術和工具的進步,使得當地糧食畝產,增加了一石以上,達到了平均四石半左右的水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