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向這種能將自己的文章與政治見解直接呈送到皇室面前的機會真是太少了!
必須要好好把握!
於是,劉詢話音一落,士子們就立刻在紙上作答了。
半個時辰之後,最後一位士子也放下了手中的筆。
所有的試卷全部被交到了匆匆趕來的,霍光手中。
雖然明知道這是一場表演,但劉詢還是耐著性子,等待霍光帶領屬官逐一審閱所有人寫的文章。
水平有高有低,高者如蕭望之的文章,看上去賞心悅目,條理通順,邏輯自冾,但就是最差的一篇,基本也做到了行文通順,沒有錯別字。
花費了兩個時辰,將所有的人試卷全部看完。
劉詢沒有在其中發現任何足夠能讓他改變想法跟心思的文章或者人。
於是,他裝模作樣的斟酌了一番道“公等皆為大才,諸公之所獻之書,我已盡閱,請容我思慮一日,明日再做答覆!”
劉詢這話一出,立時就讓許多人心生好感。
於是,氣氛開始變得歡快了起來。
能不歡快嗎?
今天之後,在場諸人,人人都能撈一個官職來做,再也不是過去的布衣庶民了。
即使是徹侯勳臣弟子,也是滿面春風——來參加考舉的,大部分都是庶子甚至私生子,這些人的地位,跟嫡子自然是沒法比的,如今能有這麼一個出路,已經算很不錯了!
好在劉詢前世跟文人們打交道的經驗非常豐富,他見狀,立即舉起一個酒樽,道“諸公,請與我共飲此杯,願我漢家江山萬萬年!”
“謹祝漢家江山萬萬年!”四千餘名士子人人舉杯恭賀著。
“諸君請隨意……”劉詢放下酒樽,一拍手,立刻有著無數侍女端著大大小小的盤子出來,盤子中裝著山珍野味、河鮮蔬果。
這顯然是一頓慰勞宴會了。
能從三千多人裡殺出一條血路來,他們值得用這樣一頓皇室宴會犒勞。
但劉詢卻知道,下一次考舉就肯定要擴軍了。
下一次考舉的錄取人數就不可能再是這麼十來個人,可能是百人,也可能是千人!
不太可能再把所有中考者全部聚集到皇宮中開宴席。
這是因為劉詢制定的考舉制度跟後世的科舉制度有著截然不同的設計初衷。
科舉出來的是官,是精英,是未來的宰輔。
考舉而出的吏,濟世安民的吏,將來絕大部分考舉出計程車子,首先安排的工作,肯定就是某縣亭長、遊繳、廧夫,秩比不過百石,說是官,其實也不過是後世天朝的大學生村官或者基層派出所所長而已。
因此門檻比起動不動就要求熟讀三書五經,明通典籍的進士要低無數倍,最多也就是個秀才的門檻。
作為穿越者,劉詢當然知道,他這樣設計的弊端肯定是有的!
最重要的一條,毫無疑問就是,考舉出來,一步步從基層爬到頂層的那幾個人,肯定是能力手腕遠超常人,治政經驗、政治*鬥爭手段豐富無比的狠人。
這樣的臣子,駕馭起來的難度,自然是比科舉出的書呆子難了無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