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始皇帝嬴政一統天下,登上大位之後,並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反而因為蘇澈的那一張世界地圖,產生了征服世界的野心,然而受限於時代的限制,嬴政的野心終究是未能實現。
不過嬴政並非沒有成就,開闢航道,佔據海外領土——到現在,那些被佔領的海外郡縣,依舊還打著大秦帝國屬地的名號,因為距離太過於遙遠的關係,他們還不知道,大秦已經亡了。
這些航道所帶來的貿易收入,不容小覷,特別是蘇澈打算發展商業,進行海外傾銷,無論是絲綢之路,還是海外貿易,都是重中之重。
對於自己這個全新的大漢帝國。
蘇澈早就想好了如何構建。
內墨——這墨,當然是蘇澈的新墨。
作為墨家新聖,蘇澈開創了科技興國的主張。
雖然後來暫且放下了,但並不意味著蘇澈放棄走這一條路,相反,他認為這一條路非常重要。
提高生產力,增大生產,促進商業,使人民變得富足。
最終的目標是去掉人頭稅,使稅徹底於無形,如此一來,底層百姓的壓力將會徹底消失。
久而久之,土地兼併這導致王朝崩壞的罪魁禍首,也會因此慢慢消失。
畢竟土地不用交稅,還沒有人頭稅,這極大程度的提高了農民的抗風險能力,誰會願意將自己賴以生存的田地賣掉?
哪怕那些豪族豪強們用了各種手段,最終還是兼併了土地,隱匿了農戶,隱藏了土地,可問題是——這部分本來就不用交稅,即便隱匿農戶和土地,也不影響國家的正常稅收!
在古代,土地兼併的危害本質,就是國家的土地稅源減少了。
這樣一來,會造成三個方面的問題。
國家方面:稅源減少了,財政吃緊,沒辦法支付昂貴的軍費,打不起仗,賑不起災,什麼都做不了。
社會方面:貧富差距不斷增大,勞工或佃戶受地主的壓榨,付出很大,所得最多維持生存線水平。
治安方面:被迫離開土地的人變多了,為了維持生計只能搶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一旦出現大規模的天災,就會直接引爆矛盾。
首先糧食產量減少,國家稅賦更少,勞工和佃戶會更受地主的盤剝,流民數量大規模增加。
這麼多人聚集在一起,不可能坐著等死,只能組織起來,發動農民起義。
農民起義需要鎮壓,國家又要花錢。
鎮壓不利,農民起義成了流寇,穿州過省,破壞生產。
這又進一步造成糧食產量減少,國家賦稅再次減少,無以為生的人再次增加。
這直接形成了惡性迴圈。
這時候要是國家還有對外戰爭,那更是雪上加霜。
古代王朝有四大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