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先把基調定下了。
目的有三。
一:對林如海成為吏部尚書一事,四王八公要同氣連枝,盡力幫扶,交流一下彼此打聽到的訊息,看看有沒有什麼能幫上林如海的。
二:確認林如海在崇平帝在位期間,身為四王八公領頭人的地位,儘管林如海不是國公,更不是王爺,可在眼下這個太上皇都投了的節骨眼上,掌管著兵權的王爺反倒比國公更危險,而掌管著大量財富的國公也比林如海更危險,能跟皇帝遞話的人也就只有林如海了,說林如海是領頭人,真不是捧林如海。
三:商量對外界輿論該如何回應,和親一事,在那北方的蠻子還沒到神京時就傳的沸沸揚揚,且,風向也不對,不知從何時開始,就說南安郡王家的嫡孫女合適,又說史家的女兒不錯,吹著吹著,風又飄到了賈家頭上,幸虧其他四王八公家都沒有適齡的女孩,不然,怕也難逃一陣議論,對此,四王八公家的掌權人們,也都有點迷糊,不知道這背後的推手是誰,萬一是皇帝催促他們趕緊投誠,他們卻不知道,搞出誤會可就不太好了。
說白了,這些手握兵權與財富的國公王爺不怕任何人,他們怕的就只有皇帝與皇室宗親。
其中,北靜郡王還有皇室血脈。
也算是皇室宗親。
故此,他們只怕皇帝。
尤其是他們已經有了投誠之意。
而邀請了這麼多舊親的賈赦,自是不可能讓一些無關緊要的人進來,這裡針對的不僅僅是賈寶玉,就連他的兒子賈璉,以及他的弟弟賈政,還有他的妻子,都被一概拒之門外。
堂內。
只有位高權重者方能落座。
看看陣容吧。
鎮國公一脈,一等伯爵,牛繼宗。
理國公一脈,一等子爵,柳芳。
齊國公一脈,三品將軍,陳瑞文。
治國公一脈,三品將軍,馬尚。
王子騰、史鼎、賈赦,皆在場。
四王八公只有北靜郡王到了,其餘三家都是兒子代父親赴約,因為他們的父親都在邊疆。
此外,還有一些諸如三品神武將軍馮唐等人。
放眼望去,沒官位的有爵位,沒爵位的官位全在三品之上,又怎麼可能放賈璉、賈寶玉這種沒爵位、官位也不夠格、品行又不夠做寧榮二府繼承人的廢物進來,哪怕只是旁聽。
可是,這邊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