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永徽迷局> 第五十六章 臨危之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六章 臨危之命 (1 / 2)

一輪血色夕陽掛在函谷關樓頭,映著滿地的鮮血與殘肢斷甲,令經過此處的鴉雀皆感心驚,咕咕鳴叫兩聲後,旋飛不見了蹤影。

早在千年前的戰國,強秦便是依靠此關進退得宜,抗拒六國,最終橫掃天下。在如今的大唐盛世下,面對兩側突如其來的叛軍,八百守關士兵卻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忙據關死守。兩撥人馬從正午相遇激戰至夜半時分,由於史元年下部異常兇狠,守軍人數劣勢,不免被動,傷亡過半。為了儲存有生力量,守關將領不得不下令撤離,退居十里再依山勢固守,而後派遣斥侯急向神都洛陽通報訊息。就這樣,史元年下部付出了折損兩千餘人的代價,最終將這座雄關佔據,如同毒瘤般卡在兩京的咽喉之上,情勢迫在眉睫。

神都東宮裡,李弘恢復了監國之權,召集閻立本、李敬業等人在洛陽的文臣武將商議對策,薛訥、樊寧與李媛嬡亦在其列。

“長安兵部為何仍遲遲不出兵?遷延觀望,罪同謀逆!”亂賊如鯁在喉,令一向老成沉定的李弘起了惱意,沉沉目光望著身後輿圖上近在咫尺的函谷關,焦慮難掩。

“啟稟太子殿下,以老臣之見,叛軍攻克了函谷關,切斷了聯絡兩京的要道,兵部欲出兵救駕,卻難以得到二聖或殿下的首肯,只怕是一時間進退兩難吶。”閻立本答道。

“回稟殿下,臣附議右相之言,無論是兵部官員還是掌兵將帥,沒有天皇天后詔令,是萬萬不敢擅動兵馬的。何況公主案結案與長孫勝生事皆發生在洛陽,兵部上下一頭霧水,一時反應不及也是有的。”李敬業附和道。

“此次叛軍起兵之機選得頗為微妙,左相兼司戎太常伯戍衛西涼,平陽郡公薛大將軍尚未從遼東回師,朝中唯二可以在危急時直接出兵之將,皆距洛陽千里之外。估摸賊人早有預謀,就是為了打我等一個措手不及……末將昨夜失職,還請太子殿下降罪!”守衛洛陽的主將陳侯上前一步,跪地向李弘請罰。

“正如你方才所說,賊人早有預謀,昨夜之事亦是如此,又何來降罪之說,”李弘一揮手,示意他快快起身,“昨夜諸卿皆有功勳,本宮知曉諸卿辛苦,但眼下尚不是論功之時。目前看來,長孫勝亦是被那賊貨利用,若不快快除之,只怕會釀成大禍,諸卿有何良策計謀,快快獻上來罷。”

“洛陽到長安不過區區八百里,難道就不能派個人走小路繞個道送信嗎?”見他們說了半晌,無一字在點上,樊寧起了焦躁,也顧不得什麼禮數,徑直插嘴道。

李媛嬡介面回道:“你當旁人都傻?洛陽與長安皆是枕著龍脈的風水寶地,若不走兩京故道,便要繞遠走巴蜀再經漢中,方能轉行長安,當中許多路途馬匹不能行,只能徒步,還不知要耽誤多久,可不是比登天還難!”

洛陽守將陳侯點頭應和:“且如今洪水方歇,軍士疲憊,之前又有軍中士卒染疫,若是貿然出動,非但不能取勝,反而還會造成時疫擴大,士氣低落,徒增我軍死傷……”

這確實是一局死棋,似乎無論如何皆找不到突破口,這天下繁華之盛的神都業已成為一座囚籠,而那史元年正如魑魅般窺視著他們,耐心十足地等著他們垂死掙扎,困獸之鬥。

李弘沉沉的目光轉到了薛訥身上,見他一直蹙眉思索,很是認真,不知是否已有良策:“慎言,你可想到了什麼主意?”

薛訥回過神來,拱手道:“殿下,臣以為,為今之計,雖然有諸般困窘,但我等決不能固守洛陽,敵眾我寡,一旦固守便是坐以待斃,而必須要在洛陽周邊,妥善部署,否則一旦賊眾殺來,則二聖危殆。”

“詳細說來。”李弘極度重視薛訥的提議,身子不自覺地向前傾斜了幾分。

“列位可曾想過,史元年如今為何不即刻來攻打洛陽?”薛訥站起身,依舊是恭敬有禮,眉眼間卻帶著平日裡沒有的篤信堅決,“很簡單,因為他們還在積蓄力量,等待後援。若我所料不錯,這起子亂賊應當是自寧朔、靖邊一帶,經罷交、延州直插關中而來。佔據了函谷關,無疑切斷了兩京之間的聯絡,各地情報不能互通有無,故而我大唐絕大多數地方還不知道已經有亂賊佔據了函谷關,只能坐以待斃……”

薛訥所說,李敬業自然也明白,但他並不贊成薛訥的話,反駁道:“薛明府所說不錯,洛陽長安之間無法傳遞訊息,大唐便等同於全瞎全聾了一般。可前朝修築洛陽時頗費心思,城池固若金湯,城中糧庫充裕,一旦城門關合,賊人便很難造次。我們現下根本不知亂賊人數,亦不知其動向,若是冒然放棄固守洛陽,賊人趁機攻來,不單聖駕危險,城中百萬百姓更是命懸一線,請殿下三思。”

李弘輕輕一笑,對李敬業道:“李將軍先不要著急,慎言既然敢說驚人之語,自然是有所籌劃,且聽他說完罷。”

薛訥拱手再是一禮,行至輿圖邊前停了下來,指著洛陽以東的官道,徐徐說道:“要避免洛陽被攻陷,關鍵是要守住洛陽以東,確保通往偃師、虎牢的補給要道不被包抄切斷。這條道是向東聯絡河南、河北、淮南的戰略要道,是確保洛陽不會孤立無援的關鍵。因此,我們決不能緊閉城門,徒守孤城,否則就算洛陽城不被攻破,其他別懷異心的番邦亦會趁機生事,待情勢積重難返,則洛陽必危。故而以慎言之見,我等必須同時守好東面的官道,北邊的黃河渡口、河陽橋,以及南邊的壽安、伊闕一帶,同時派軍中飛毛腿連夜出城,向我父親軍中報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