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永徽迷局> 第五十六章 臨危之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六章 臨危之命 (2 / 2)

“可薛大將軍遠在遼東,”陳侯本就覺得薛訥年輕文弱,不似武將,聽了這話,更覺得靠不住,“若要回師少則三個月時間,屆時危局已成,又有何用?我洛陽守軍只有數千人,要分兵別處,勢必城中虧虛,歹人若是強攻,又當如何是好?”

“何須真等我父親調兵?訊息送出河南道,便可傳至河北道,繼而傳至全國,父親只消派出先頭部隊疾速回師,便可恫嚇別懷異心之人。更何況,我們不守洛陽城池,並非不守洛陽之地,而是要守這裡。”薛訥說著,將修長指節重重扣在了輿圖上洛陽的西側,靠近函谷關的黃河之濱。

“陝州?”眾人定睛看清薛訥所指的位置,異口同聲發出了疑問。

薛訥頷首一應,繼續說道:“此地地形獨特,瀕臨黃河,兩側山巒綿延,形成一個壺口,史元年的賊眾若要攻打洛陽,必要經過陝州。只消我等守住這得天獨厚的要地,洛陽必定無虞。不僅如此,陝州之北有座中條山,山間有條樵夫砍柴的隱秘小道,只消三兩日的腳程便可穿山抵達絳州。如若我們能夠聯合絳州守軍,便可向駐紮涼州的左相姜恪求援,而且能切斷史元年的退路。一旦時機成熟,更可以出兵直插函谷關之背,與陝州守軍兩面夾擊,屆時亂賊便被堵在這兩山之間的狹長地帶,成為甕中之鱉!”

聽了薛訥的計策,眾人面面相覷,都沒有言聲,李弘心下有了籌算,問道:“慎言此計,右相、李將軍與陳將軍以為如何?”

“這……”陳侯忍不住先開口道,“此計聽起來確實很不錯,只是薛明府年少,所知道的更多是兵書所記,而無實戰經驗。末將奉命守洛陽城近十年,對二聖安危與城中百姓責無旁貸,當拼死守之,絕不輕易外撤,請太子殿下三思。”

是了,薛訥年輕無戰功,說得再天花亂墜,亦難被這些將軍相信。李媛嬡望向父親,希望他能替薛訥說幾句話,可那李敬業垂頭思忖,根本沒有要接話的意思,似是亦對薛訥的計策有良多疑慮。

樊寧忍不住“嘁”的一聲,冷笑道:“這位將軍的意思,是說薛郎的計策猶如趙括,是紙上談兵嗎?昨夜我等拼死保衛二聖之時,你們可還在水裡晃晃悠悠泛舟呢!”

李弘一擺手,示意眾人不要齟齬,轉頭問閻立本道:“右相德高望重,乃我大唐柱石,方才慎言之計,右相以為如何?”

“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閻立本捋須眯眼,看了看薛訥,徐徐說道,“老臣只會舞個文墨,兵家之事著實不大懂。但先帝曾有言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將領若只知守二聖,而不守天下,則非忠臣良將……茲事體大,殿下難以決斷,何不問問二聖的意思?”

閻立本說罷,衝李弘一擠眼。李弘一怔,方明白了他的意思,能身居右丞相之位,又哪裡是隻會舞文弄墨,他悄然一笑,點頭道:“確如右相所說,此事太過重大,還請各位卿家隨本宮一道前去,等父皇母后定奪罷!”

說罷,一行人等乘車從東宮出,往紫微宮去向二聖請示。待李弘稟明前因後果後,李治與武后召眾人入殿來。頑疾纏身,令這方過不惑之年的帝王看起來面色不佳,但他的神情姿態依舊威嚴沉定,穿著天子服制,與武后並坐在高臺之上,看到他們,眾人心底莫名有了底氣,再不似方才那般慌張,齊齊上前拱手道:“拜見二聖!”

“免禮平身,”李治示意眾人起身,徐徐說道,“方才弘兒已將諸卿爭論之事,告訴了朕與皇后。皇后與朕所想一致,命書記官草擬詔書一份……弘兒,你讀與眾人聽罷。”

李弘躬身上前,雙手接過制書,薛訥一行忙再度跪地叩首。李弘手捧制書,面對眾人念道:“賊首史元年集眾作亂,兵壓神都,情勢危急。我大唐戎馬立國,德服四海,朕與皇后自當以百姓為先,以天下為重,今茲授朕之兵符,以李敬業為主將,薛慎言為副將,權代戍衛東都統軍之職,除一千禁軍留守洛陽外,其餘部眾及援軍皆可自由調派。”

沒想到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二聖便決定放棄這固若金湯之城,將天下與百姓凌駕於個人安危之上,洛陽城守將陳侯急切拱手道:“陛下,這……”

李治示意陳侯稍安勿躁:“非常之時,非常之將,陳卿莫要多思。薛慎言年少聰敏,將門虎子,昨夜守衛宮城,鞠躬盡瘁,又以智謀助禁軍退洪水,朕頗感欣慰……此番務必好好襄助李將軍,早退賊兵。”

“是,”得到了天皇的讚賞,薛訥心下說不出的澎湃,再拜道,“臣,臣願為大唐戰死,只是仍有一不情之請。求陛下授樊寧軍職,讓她與臣同在軍中,有她的聰明機慧在側,臣必能一舉擊破賊兵!”

薛訥這話,令一直跟在其後的樊寧臊了個大紅臉,但她也明白,唐 軍治軍嚴格,若無軍銜,根本不可能混入軍營。昨晚情勢非常,她已嶄露頭角,眼下薛訥在御前提出這要求應當不算過分,哪知李治咳喘了幾聲,面色十分難看,低道:“我大唐……尚未到需要婦孺上陣殺敵的地步罷?”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