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是和蔡瞭瞭的性子很像,生活大大咧咧,工作謹慎。
雞蛋,純正無公害、糧食土雞蛋,拿來做蛋糕好奢侈的哦。
不過在封建社會,要找現代的所謂洋雞蛋,似乎倒成了一件更加奢侈的事。
牛奶沒有,那就白水代替,反正也不錯那麼一點點。
油,古代只有菜籽油,這菜籽油烤出來肯定有味道,玉米油就還是算了吧,於是換了豬油。
檸檬這個奢侈品,就用白醋代替,反正也就需要兩三滴,可有可無,白醋足矣。
沒有電動打蛋器,也沒有手動打蛋器,就把三五支筷子綁在一起,充當一下了。
本來也可以找鐵匠師傅打一個,但是蔡瞭瞭想了想,這個過程太麻煩了,還是算了,別為難他自己了。
沒有烤箱,就用柴火爐代替。
沒有電子稱,也總不能靠手感吧,於是借了御醫稱藥的桿秤。
如此準備好了材料之後,蔡瞭瞭要準備開始動了。
為了彰顯誠意,蔡瞭瞭決定自己親自上。
分離蛋清蛋黃,然後打發蛋清,攪拌均勻蛋黃,麵粉,油,水。
再將蛋清每次三分之一的,加入攪拌均勻的蛋清和麵粉糊中。
最後入模,進柴火爐子開始烤。
也沒個溫度計,還好可以計時,也就不要那麼高要求了。
蔡瞭瞭拿了一本書,坐在爐子旁邊,一邊看書一邊時不時,看一看烤的情況。
一炷香的時間香味出來了,香味瀰漫了整個齋繡宮。
兩柱香的時間,放在現代應該就可以出爐了。
在古代也沒有溫度計,這爐火的溫度蔡瞭瞭是沒法確定,跟別人描述180度別人也不明白是個啥。
烤蛋糕這件事蔡瞭瞭本也就不專業,為了以防萬一,蔡瞭瞭決定再多烤一盞茶的時間,當然了這一盞茶的時間就得隨時看著了,可不能烤糊了。
終於出爐了,表面的顏色有些深,但是蔡瞭瞭還是挺滿意的,一舉成功。
蔡瞭瞭將烤好的蛋糕倒過來,等著冷卻之後再脫模。
脫模之後,蔡瞭瞭就更加確定成功了,心裡暗自高興:還好沒啥技術含量。
接下來也是最關鍵的步驟之一了,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盛盤,等著皇上這個主角來就行了。
當然了,切塊之後,蔡瞭瞭先自己嚐了一口,還分給扇兒和萬德福嚐了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