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經典春秋> 第八章 北戎入齊(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章 北戎入齊(一) (1 / 2)

一、

四國在稷地會盟,效果空前。用現在人的話說,是形成了周王朝下的小團體,不過這個小團體的能量卻遠遠大於周王朝的力量,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就是一個所向無敵集團勢力。

一方面表現了在這個國際舞臺上,鄭莊公的號召力;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鄭國、齊國、魯國的鐵三角關係地位。儘管魯國年輕的國君剛剛繼位,卻十分珍視並在努力維繫魯隱公時期建立的這種鐵三角的關係。當然這也和公子姬翬積極斡旋有一定關係。

姬翬設計血刃了魯隱公和篶氏家族後,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太宰。也成了魯桓公身邊的更加強勢的權重之臣。所以,此時的姬翬極力表現自己的能力,絞盡腦汁,全力周旋。儘量讓魯桓公相信有他姬翬在,就會拉近魯國與鄭莊公、齊釐公距離。

不過在鄭莊公、齊釐公的心裡十分明確就看你魯桓公如何待我。所以魯桓公在兩位國君面前,以晚輩身份謙虛卑微。鄭莊公、齊釐公也只好給魯桓公臉面。在二位國君的心裡你魯國易君畢竟是魯國人的選擇,與己無關。只看你的態度決定我的態度。況且此次會盟是以為宋莊公確立地位為主。所以鄭、齊、魯關係沒有什麼變化。

這一年,齊釐公在位已經是第二十一個年頭了,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可算是經驗成熟的國君了。他聯鄭、聯魯使齊國在中原處於優勢地位。齊國的國民也享受了平和與國際間的戰爭勝利者榮耀。但齊國地處偏北,與燕國接壤也與犬戎毗鄰,犬戎是一個遊牧民族、個個馬上技藝驍勇強悍,卻時常騷擾齊、燕邊境。這犬戎忽而來擾、忽而便逃,給齊國燕國的邊境百姓帶來很大麻煩。逐漸也成了齊釐公中的裡憂患。

四國會盟回來的途中齊釐公就得到邊境稟報:今有北戎主,遣元帥大良、小良率帥戎兵一萬多,來犯齊界,已破祝阿,直攻歷下。守邊邑宰抵當不住,連連告急。邊境城邑紛紛請求救援。

在由於幽王為犬戎所殺,犬戎已成為各諸侯的公敵,各諸侯視為洪水猛獸一般,也就成了華夏民族最可怕的敵人。所以對北戎的侵擾不容忽視,況且齊釐公近幾年已經領略到了它的厲害。

人們誤以為犬戎、義渠應該在散佈秦國周邊領域,就是說應該是活動在現在的陝、甘一帶的少數遊牧民族,應該是屬於西陲部落。其實不然,春秋時期的犬戎散佈很廣。

“犬戎”得名,有一些傳說可以追溯。但拋開那些人為的杜撰,應該是先祖以犬或者狼為圖騰,這才應該是華夏人稱之為犬戎的真正原因。有史料記載:在周朝鼎盛時期,周穆王曾經遠征西部。獲“四白狼、四白鹿以歸。”就是指周穆王征服和俘虜了以白狼、白鹿為圖騰的部落。義渠是當時遊牧民族中的一個靠近華夏的部落之一,因攻殺了周幽王而日益有影響。但只屬於犬戎的一個分支。自平王東遷,秦國成為義渠重點騷擾的部落了,秦國人浴血奮戰,與犬戎角逐之間,一方面將犬戎東逐,一方面也不斷提高犬戎的作戰能力。由於犬戎的遊牧生活,居無定所,遷徙速度快,很快就遍佈於華夏的西部和北部地域,就連晉、燕、衛、齊等諸國都受到了犬戎的襲擾。

北戎屢次侵擾,多年來一直不過是鼠竊狗偷而已。在齊國得到點好處就逃之夭夭。而今大舉入犯,如果任其氾濫,齊國北疆,必無寧日。這就在齊釐公心裡反響十分強烈主要原因。要使齊國北部長治久安,就是要好好教訓北戎,壓制住戎狄的囂張氣焰。齊釐公一面分派人去魯、衛、鄭三國處借兵。一面同公子姜元、公孫戴仲等大將軍,前去歷城拒敵。

鄭莊公收到齊僖公的求援國書,得知齊有戎患,便召來世子姬忽商議,鄭武公說:“齊國是鄭國的老朋友了,齊與鄭為同盟國多年,並且我鄭國每次用兵,齊國都積極響應且相輔相從,今來來求援,我鄭國不敢怠慢,應該急速前往救援。”

姬忽也覺得父公說的很在理,點頭稱是,並表示願意帶兵援齊。

於是鄭莊公調戰車三百乘,命姬忽為大將,高渠彌為副將,祝聃為先鋒,星夜向齊國進發。

姬忽趕到齊國臨淄,得知齊釐公已經去了歷下,便率大軍直奔歷下拜見齊國國君。

姬忽年輕,雷厲風行,星夜趕路,路程雖然比魯國、衛國要遠很多,當他的隊伍進入齊國的時候,魯國和衛國才剛剛出發,遠未到達。齊釐公見鄭國軍大軍速度之快驚喜至極,感激不盡,親自出城迎接並設宴犒賞鄭軍。酒宴罷,齊釐公招鄭國世子姬忽進自己帳下,與姬忽商議退戎之策。

鄭世子姬忽為人高大威武,榮光煥發,年輕卻不輕浮,語言舉止得體,給齊釐公印象深刻。

齊釐公問姬忽退敵計策說,“大敵當前,將軍有何計策?”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