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忽不慌不忙、有條不紊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犬戎之兵多為騎士,作戰靈活,易攻易退,攻退自如。而我中原作戰都以戰車為主,退也難、攻也難。雖然如此,犬戎用兵很隨意而且沒有統一規劃,各自貪婪成性不會相互照應。見到勝利成果大家相互爭搶,遇見失利局面各自保全自己,即所謂:勝不相讓,敗不相救。犬戎這些弱點都是可以利用的,我們完全可以以利誘惑,在他們自得其樂的時候,消滅他們。現在犬戎正在以戰勝者自居,會盲目自大,必然是借勢進攻尚無防範之心。我們可以一小部隊前去作戰,然後假裝敗退,戎兵必來追殺。我們即可以伏兵等待犬戎的到來,犬戎的追兵遇到伏擊,必是狼狽逃串,這時候我們可以乘勝追擊,必大獲全勝。”
姬忽的一席話使齊釐公洞開心竅,拍手稱道。“此計甚妙!”
然後齊釐公與姬忽在展開的羊皮地圖前,商議了具體布軍對策。兩軍決定:齊國的大部隊埋伏在歷下的東部,以阻止犬戎的前進方向;鄭國的軍隊埋伏於歷下城邑的北部,待犬戎追兵過了山口立刻斷其後路,首尾攻擊,讓犬戎插翅難逃,確保此戰完勝,萬無一失。
世子忽領命自去歷下北部山口處,分作兩處埋伏去了。
齊釐公召姜元面授機宜,對姜元授計:“你率兵伏於歷下的東門,只等戎軍來追至一半,即可殺出。”
齊僖公又召見公孫戴仲,命公孫戴仲率部下前去誘敵。齊僖公說:“記住:只要輸不要贏,誘至東門伏兵之處,便算你有了大功。”
歷下屬於北部為山區,通往北部的路,險峻而道路唯一,南部開闊沃野是百姓賴以生存的種植土地。犬戎兵馬一路從北襲來,歷下就成了一個齊國的一道防線。犬戎連奪兩個成,氣勢洶洶想進一步擴大戰果,於是一路向南殺將過來。也是情理之中。
公孫戴仲按照齊釐公之吩咐,率領大軍過了山口,在北部擺開陣勢準備迎戰。
戎帥小良持刀躍馬,率領三千戎兵,出寨迎敵。而大良也率大軍備好戰馬、披掛整齊,在一旁觀戰。準備隨時助戰。
兩將交鋒,一個車上禦敵,一個馬上揮戟,你來我往一打就是幾十個回合。
齊軍大將公孫戴仲越戰越弱,面對小良那咄咄逼人的氣勢暴露出氣力不加,於是回車便走。
這戎帥小良哪裡肯放過,緊追不捨。兩軍混戰一輪,齊軍敗退,戎狄糾纏不放。齊軍且戰且走,戎兵隨後追殺。
公孫戴仲率兵敗退,卻故意不走歷下的北關,而是繞向東路而去。
戎帥小良想乘勢追擊,見已獲得大勝,更是緊追不捨。戎兵隨著戎帥小良追殺倉惶而逃的齊軍,也不管他往那個方向敗退,毫不猶豫奮力追擊。
大良見戎兵得勝,眼看著齊國敗兵車輛軍士成了小良部下的盤中餐,哪裡肯放過。毅然指揮自己的軍馬殺將出來,決定與小良分一份殘羹。兩軍相互搶奪齊軍拋下的戰車,和被丟在後面的軍士,一路就殺到了歷下城的東門。這犬戎的主帥大良和小良都不曾發現,自己已經進入了齊國鄭國聯軍的包圍圈。
一場血腥的絞殺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