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與鮑叔牙相互對望了一眼,管仲心裡明白齊釐公是在考察他們到底有多大修養。這事當然不能給鮑叔牙來回答。於是管仲站立起來,說:“回君上的話:太公兵法中講的六韜分別是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共六個部分。文韜講的是治國安邦用人韜略;武韜講的是發生戰爭時如何用兵的韜略;龍韜講的是國家的軍隊組織構架;虎韜講的是戰場環境安營紮寨排兵佈陣及武器要素;豹韜將的是排兵佈陣的戰術;犬韜講的是練兵。”
管仲一口氣講完六韜,說得齊釐公十分震驚。在他心裡能解六韜的人這世上就是鳳毛麟角。而在這樣一個小小年紀的年輕人能熟知太公兵法的更為少見,可見眼前的年輕人不同一般了。
不過齊釐公並沒有滿足於一知半解的回答,他繼續問道:“那麼可以聽聽寡人要振興齊國應該如何用人呢?”
這一問可是問到了點子上,整個《太公兵法》都是以太公望與周文王對話形式,一件件一層層展開來說,一下子概括起來地說還真的不容易。
既然國君問到這裡,管仲也不敢含糊,他想了想說:“六守長,則君昌;三寶完,則國安。”
齊釐公問:“何為六守呢?”
管仲說:“太公對六守的概括是:一是仁愛,二是正義,三是忠誠,四是信用,五是勇敢,六是智謀。這就是所謂的六守。具體地說:當君主給一個人富裕,可以考驗他是否會逾越禮法;君主給一個人尊貴,可以考驗他是否驕橫不馴;君主對一個人委以重任,可以考驗他是否堅定不移地去完成;君主命令一個人處理問題,可以考驗他是否隱瞞欺騙;而當一個人身臨危難之時,便可以考驗他是否臨危不懼;讓一個人處理突發事變,可以考驗他是否應付自如。富裕而不逾禮法的,是仁愛之人;尊貴而不驕橫的,是正義之人;身負重任而能堅定不移去完成的,是忠誠之人;處理問題而不隱瞞欺騙的,是可信用之人;身處危難而無所畏懼的,是勇敢之人;面對突發事變而應付自如的,是有智謀的人。”
齊僖公又問:“那麼何謂三寶呢?”
管仲回答說:“那就是農、工、商三大行業。組織起來農民進行生產,糧食就會充足;組織起來工匠進行生產,國家的武器和器具就會充足;組織起來商賈進行貿易,國家的財貨就會充足。這農工商三寶發展完善,國家就會長治久安。”
齊釐公拍手稱讚道:“好!太公乃我齊國鼻祖,多少年來齊國一直遵循太公訓誡,六守三寶乃我齊國興盛之本。今天能在軍士口中重溫六守三寶實在讓寡人興奮不已。想不到小小年紀知識如此廣泛深入,讓寡人大開眼界。”
管仲說:“不敢,在君上面前獻醜了。”
齊釐公站立起來,幾個人都跟隨站立起來,齊釐公漫步大帳外,對兩個年輕人說:“你二位都是鄭軍軍士,出自名門潁考叔故里。想必是武藝也是了得,可否與我齊國軍士做一比試?”
齊釐公不待兩個年輕回答就叫了聲:“來人,把召忽叫來!立箭靶於百步之外。”
齊釐公的大帳前擺下了堂桌,齊釐公與公孫戴仲、公孫無知等坐在堂桌前。一會功夫,下人稟報道:“軍吏召忽到!”只見一個矯健的身影快步來到齊釐公面前,單跪施禮:“在下召忽拜見君上。”
齊釐公說:“這裡有兩位鄭國軍士願與軍吏比武,你可有膽量接招比試?”
召忽說:“在下願與鄭國軍士試比高低!”
就在這時齊釐公手下牽來了三匹高頭大馬。將韁縷交給三人,接著分發三人弓矢。三人分別試了試。然後翻身上馬。召忽一勒韁繩,那戰馬高昂前蹄一躍而出。馬蹄蹋蹋飛快地繞場一週,然後飛奔向靶前,“嗖——”的一聲射出一箭,接著又繞場一週,再射一箭;然後再繞場一週,又射一箭。三箭三中迎來一片喝彩聲。
接著是鮑叔牙依次躍馬射箭,仍然三箭三中。也贏得一片喝彩聲。
最後輪到管仲,管仲先是勒住韁繩繞場慢走一圈,然後漸漸加快腳步, 讓馬跑得勻速而輕便,馬每跑一圈只見管仲拉弓卻不見管仲放箭。馬跑了三圈讓未放一箭,在場的人包括齊釐公都以為這個年輕人身手不行,沒有把握射中而已。當管仲胯下坐騎開始跑到第四圈的時候,管仲又深拉弓而未射。在場的人都面面相覷,以為這個管仲根本不是射手了。殊不知在跑到第五圈的時候,只見管仲拉弓射箭,只不過此一次人們只聽見三聲弓響,速度之快令人吃驚,再見靶上三支箭緊挨著靶心。在場的人一片喝彩聲。
齊釐公樂的合不攏嘴了。大聲叫好。“真乃軍中精英、國中豪傑啊。寡人決定兩個年輕人都要留下。為我齊國效力。既然留下來就要有個俸祿……。”齊釐公想了想說:“召忽是軍中神箭手,寡人早有重用想法,而今管仲、鮑叔牙各個都是神箭手,真是我齊國之大幸。寡人尚有二公子糾兒無師調教,現在寡人可以確認將公子糾兒託付給管仲、召忽,並從今天起管仲、召忽可以參朝議政,為我齊國士大夫。鮑叔牙為人敦厚值得信賴,可作為三軍糧草調劑押運高階軍吏。”
三人同時跪拜,謝主隆恩。
從此管仲、鮑叔牙踏上了效力齊國的征程。
兩國退兵,鄭莊公與齊釐公相約來年春季聯合破紀。
鄭莊公說:“君破紀更無後顧之憂了。從此寡人派重兵把守二城,周軍再無法影響齊國伐紀了。”
齊釐公開懷大笑,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大軍破紀,祖上冤仇得以報復而令人振奮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