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經典春秋> 第二十章 淇河悲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章 淇河悲歌 (3 / 5)

姬朔知道父親對自己辦事能力還有懷疑,就說:“父公做事縝密,孩兒知道這是我們家事,不可以讓外人知道。請父公放心,孩兒會萬分小心動用自己的心腹來做,從頭至尾不會洩露半點風聲。”

姬朔湊近衛宣公,將自己與母親宣姜研究出來的方案一一細說給衛宣公,衛宣公發現這個姬朔還真是有手段。於是便按照姬朔的謀劃,去交代急子去齊國完成使命。從而讓急子走進死亡的圈套。

2.

這一天,急子領命要帶隊去齊國。

十幾只船一起停泊在淇河岸邊。按照衛宣公的要求,急子領頭的船要插上白旗。急子並不知道這是陰謀。

接下君命的那個晚上,姬壽悄悄地來找急子,對急子說:“此次去齊兇險,兄不可覆命。不如投奔他國,尋一條生路。”接著姬壽向急子說出了姬朔和母親商議的秘密,那就是在半路上劫殺急子。姬壽說:“哥哥此一行必然經過莘野。他們已經在那裡設定埋伏,哥哥若覆命,必然是萬劫不復。”

但急子並沒有為此猶豫。

“即為人子,孝是大節;而從命方為孝,哪有不復命之禮。既然父親欲舍其子,我又能去哪裡呢?”急子早已心灰意冷,尤其是母親死後,見父公與宣姜一步步緊逼自己,早已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他此一行要向世人闡釋自己的坦蕩與無所顧忌的情懷。半天急子安撫姬壽說:“好在,如果哥哥去了,尚有仁弟在世,有朝一日可以為哥哥說明冤情。”

姬壽抱頭痛哭,他為這個愚鈍而曉大義的兄長而難過。

姬壽不想讓一個正直善良的兄長被謀害。於是這個夜裡,他百般勸阻急子,放棄領命,自顧逃生,只是急子只認父命不能違,不可以因為怕死而不從命。

姬壽深深理解這個急子的固執原因。雖然生活在同樣的家庭,但是他對母親在急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刁難與無理深惡痛絕。尤其當宣姜與姬朔動了殺急子之心後,他不僅對母親、弟弟以及父親都有發自內心的一種厭惡與憤恨。在他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他對衛國大局失去了自己的信心和勇氣,他知道急子之死,隨之而來的是姬朔與自己的較量,不達到目的姬朔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哥哥的深明大義必定永垂青史。”

姬壽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想的:這個急子哥哥是一個仁義的化身,他此一去必死無疑。到時候父公立我為嗣(sì),我怎麼能在人間留得清白,去做這個世子。既然子不可以無父,弟不可以無兄,我何不替兄赴死,到那時候急子可以不死,父公得知我死了,如能醒悟自己,保住急子之位,自己死的非常值得。

於是姬壽就命身邊人弄了些酒菜,說是與兄餞別。兩人心裡都知道那是生死之別。所以急子沒有推遲。

姬壽斟滿一樽酒,淚水已經滴進了酒裡。

“既然兄不違父命,此一別將是你我永久別離。弟很痛心,弟實不願失去仁人志士一樣的好哥哥。此一樽當是弟弟的踐行酒。”

急子接過酒樽口中說了一句“謝仁弟送行”便一飲而盡。

姬壽便又斟滿一樽。

急子見狀,趕緊推辭說:“哥哥要趕路,不可以多喝。”

姬壽蔓延淚水又把淚水灑進酒樽中,對急子說:“此酒已經不是醇酒了。”

“弟弟的真情在酒中,就讓弟弟的真情伴我。”

急子立刻接過了酒樽,又是一飲而盡。

姬壽便斟滿第三樽酒。急子忙按住姬壽的手說:“好弟弟,哥哥有事在身,萬萬不能再喝了。”

姬壽便給自己也斟滿一樽,與急子碰杯。

急子無奈只好又飲下這樽酒。

兄弟兩人都知道這是生死之別,是人間與地獄的擦肩。姬壽自由自己的打算,他想著自己與姬壽相處的日日夜夜,就要給急子唱上一段,急子聽後更是悲痛難忍。當姬壽再敬酒,急子也忘記了推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