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經典春秋> 第十章 繻葛大戰(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章 繻葛大戰(一) (2 / 2)

媯佗在陳國兵權在握。見其兄陳桓公去世,自己便是陳國當朝之上說一不二的人了。按照周室禮儀,父薨子繼。陳國國君理所當然是由世子媯免來繼位的。所以陳國朝臣只等待由媯佗出面主持陳桓公喪禮的時候立世子媯免為陳國國君。

只是這個時候,公子媯佗卻產生了自立為君的念頭。媯佗是個什麼人呢?

陳桓公一直對這個弟弟十分信任,把陳國兵權交給了他,在朝中也是因為擁有兵權,而不把其他人看在眼裡。即便是這樣,媯佗仍然心懷不滿,同樣是陳文公的兒子,他媯鮑就可以為君,而他媯佗卻只能為臣。陳文公對兩個兒子的教育十分用心,對媯鮑以文為主,自由學習君臣禮儀,掌管國事,而對媯佗卻是以武為主,學習十八般武藝,鍛鍊其領兵打仗。所以陳國有出兵之事,多數讓媯佗掛帥帶兵出征。除了打仗,媯佗自然覺得自己無事可做。所以經常是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經常是帶著貼身隨從去遊獵,那種血刃獵物的刺激與快感給他很大的樂趣。

公子佗一直對嫡庶長幼之禮不能苟同,在他的眼裡什麼是能力,能力就是揮刀舞槍,就是廝殺征戰,就是領兵打仗。這幾點他都比他的兄長強,他看不慣文質彬彬手無縛雞之力的纖纖君子,而他的兄長就是這樣的人,然而他卻當了國君。

這也不是父公偏心,只是長兄是世子,世子就是要繼位,不管他又沒有能力,不管其他兄弟如何比他強,都無濟於事。在媯佗的生命中,有一種來自心底的壓抑與憤懣只有在田間狩獵的時候才可以直抒胸臆,那種大刀闊斧的殺戮,那種直面血腥的場景,讓他感受到了自身的力量,讓他有了一種說不出來的敞亮。所以在他兄長執政期間,除了需要時帶兵征戰,就像他平時屠戮野獸一樣去戰場殺人,他毫無心情去關心國事政治。

眼下陳桓公駕崩,讓這個從來不思量國事的媯佗有了心動,他不能如此過上一輩子,一定要把自己曾羨慕而得不到的君位握在自己的手裡。然而眼下朝中大臣都在看自己的眼睛行事了。如何才能把君位奪在手裡呢?媯佗吧目光盯上了世子媯免。

實際上媯佗他看不上世子媯免。他看媯免就是和當年他的父親一樣懂得一些什麼禮儀、治國之道。不能衝鋒陷陣、英勇殺敵的國君算什麼好國君。於是媯佗就跟身邊心腹說明自己的想法。身邊的人竭盡獻媚之能事,都說公子佗才是陳國的最英勇無敵的人物,如果掌管陳國,陳國就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怎麼會讓人家調來調去做一個配角。心腹的誇讚更增強了媯佗篡位的信心。於是公子佗決定自己來繼位,但前提必須廢了媯免。

公子佗開始了自己的篡位步伐。首先他為媯免捏造了一些罪名。世子年輕並武裝勢力。除了幾個貼身侍衛,無任何自保能力。於是媯佗藉著自己兵權在握,調兵包圍了世子府邸。然後當眾公佈媯免一些莫須有罪狀,然後砍下世子媯免的頭,自立為國君。

媯佗確實簡單了些,在他看來殺了世子,自己即位就名正言順了。當他召集文武大臣,述說了世子數罪併罰被誅殺的理由,然後就宣佈自己掌管國政。

要說公子佗的確是個軍人作風,他認為這簡單地手腳並用,他就理所當然地接管陳國的朝政了。殿下眾臣都無響應,出殿之後議論紛紛。陳過的朝堂立刻晃動了。有的告老辭職,有的直接帶上家小背井離鄉去了他國。陳國上上下下得知公子佗篡位的訊息,都恐懼大禍臨頭,而紛紛逃難。

就在媯佗大惑不解,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媯佗得到周桓王指令,要出兵征討鄭國。媯佗覺得當下最要緊的就是必須得到周桓王的認可。他殺世子繼位的事情要名正言順就要得到周桓王的認可,於是毫不猶豫地接受出兵指令。

公子佗只得糾集戰車,派遣太夫伯爰諸統領,往鄭國進發。

蔡、衛兩國也不在話下各遣兵從徵。

桓王令虢公忌父為右將軍,率領蔡、衛二國之兵;令周公黑肩為將左將軍,率領陳兵;自己則自統大兵為中軍,左右為策應。

周桓王打小就知道鄭國國君霸道。因為鄭莊公欺君罔上,讓父親作為鄭國的人質,而身為太子的父親心裡憋著一口氣,沒有見周平王一面,悲痛抑鬱而亡。周桓王牢記在心,自繼位起就對鄭氏的勤政深表質疑,悉數三代輔佐,都有假公濟私之嫌。以輔佐朝政為由,去兼併周邊諸侯,便納貢與周室變成納貢於鄭氏。即使鄭莊公被廢除朝政,仍要假命討伐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如此行為不討伐,周室江山還有何臉面統帥各路諸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