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祝聃回到鄭莊公面前,見鄭莊公就說:“臣已射中周王的肩胛,周桓王嚇得魂飛魄落,正待追趕,生擒那廝。就聽見主公鳴金了。”
鄭莊公說:“這場戰役本為天子不明真相,以德報怨所引起的。今日應敵,處於寡人萬不得已而為之。賴諸卿協力相助,得以保住了我鄭國社稷,此已足矣!如果按你的說法捉拿了天子,如何發落?即使是射中了周桓王也不是什麼好事。萬一重傷殞命,寡人就會落個弒君的罪名!”
祭足說:“主公聖明,所言極是。如今我鄭國因為國強兵壯,已立足於周氏天下。周桓王必當心裡畏懼,所以加以討伐。現在周桓王這一仗失敗了,並且身受箭傷,主公可備些厚禮派人去安撫慰問。以示我鄭國為臣子的殷勤,並讓人稟報周桓王射王之肩的事,並非主公的本意,實屬下屬不明而犯了大逆不道之罪。”
鄭莊公對祭足說:“此行意義重大,非一般人能為之。以寡人之見,是非卿莫屬啊。”
於是鄭莊公命令備準十二頭牛,一百隻羊,又準備了糧草之物共百餘車,連夜送到周桓王的大營中。
祭足率人進入周軍大營,周軍請示再三,周桓王並不肯見鄭莊公的使臣。最後就找到虢公忌父,請求通融。於是虢公忌父親自為祭足通融,周桓王才肯見祭足。
祭足進了周桓王的大帳,立刻三拜九叩,對周天子行大禮,之後對周桓王說:“死罪之臣寤生,不忍社稷受隕,勒兵自衛。不料軍中管理不嚴,有人竟箭射天子。寤生不勝惶恐!所以派遣陪臣祭足,待罪於轅門,敬問天子大安。並備了些軍需以慰勞天子親征之勞苦。望天子能開恩以憐憫寤生之良苦用心,並能赦免他!”
周桓王自有慚色。卻不肯言語。
見祭足跪而不起,虢公忌父便在一旁說話了:“寤生既然已經知道自身有罪,當從寬宥,來使便可謝恩了。”
祭足再行叩首大禮後退出帳外。並步行走遍周軍各營帳,加以慰候,彰顯鄭國待周王軍隊的禮儀。周軍原本畏懼憎恨之心被祭足這個笑臉使臣搞得全然釋放了。
鄭莊公見周王敗走收兵,自是趾高氣揚。這一仗打出了鄭莊公雄霸中原的威風,也把周王室威嚴掃地。鄭莊公犒賞三軍,重點獎賞戰爭中的各元勇將,但唯獨不獎賞祝聃。
祝聃反而不解了,就親自找到鄭莊公,問道:“此次應戰,在下衝鋒陷陣、英勇殺敵,沒有在下一箭射王,怎麼能有如此盛大戰果。主公為何不獎賞在下?”
鄭莊公不以為然露出嘲笑來,鄭莊公說:“如果箭射周王的人,我予以獎勵。各諸侯豈不說寡人有悖天理、是大逆不道嗎?”
祝聃心裡這個氣啊,當初我是躲避與周王軍隊開戰,你罵我孬種,今天我是見到周王拼死而戰,甚至箭射周王,可是勇敢而戰了吧,你又怪罪我箭射周王。祝聃真實有口難辯啊。
心想當初排兵佈陣你鄭莊公不也是拼一死戰嗎?那時候你怎麼不說順應天子下馬投降啊。現在可好,某家為你拋頭顱灑熱血,驍勇善戰,用身家性命保住了你鄭國國君和鄭國江山社稷,勝利之時,你又講起了天子不可侮天威不可逆的道理。對戰爭中拔得頭功的人不理不睬。越想心裡越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