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當我是未滿十歲的孩子啊,老子我不伺候你了,看你能把我怎麼樣?
自此之後,早晚兩次的請安,和珅這邊也只做了個樣子,索性有三年的守孝期,迫於禮道,這位華老太君,也不敢拿他如何。
只是沒想到,這才剛剛出了孝期沒多長的時間,華老太君便迫不及待想要搬進只有家主才能居住的嘉樂堂。
如果僅僅只是這樣,倒也罷了。
這位華老太君,絲毫不顧及兩位孫子的感受,還有其他人的議論,竟然以二兒子孝順為名,讓他們夫妻二人一起住進嘉樂堂。
而如此有違禮道的行為,給出的理由,卻僅僅只是想讓二兒子進孝,可見其醉翁之意,根本就不在酒。
“……………“
此刻,和珅一臉的冷笑,對自家奶奶心裡的那點小心思,他實在是無語到了極點。
沒想到自己的一再隱忍,還是換來了如同和珅原著一般的結果。
這位華老太君,好歹也是公侯府裡的嫡系小姐出身,竟然如此利慾薰心,短視至此!
她難道就不知道,她這樣做不僅傷了他兩個孫子的心,也會影響他二兒子今後的仕途。
就為了和府的那點權利,為了自己那變態的控制慾,何至於此?
對於自己奶奶的那點小算計,和珅這邊早就看出了。
不就是從孝道的方面考慮,兒子比孫子更好控制嗎?
就為了這個,她就不惜打壓兩個未成年的孫子,甚至拼著影響自己兒子的仕途,這一切都真的值得嗎?
封建時代,特別是清朝,對於有爵位的勳貴之家,可是有著嚴格的禮儀要求的。
什麼爵位,享受什麼樣的規制,還有平日裡的起居住行,這些可都是有著嚴格的規矩,萬萬不可輕易的逾矩。
雖說民不舉,官不究,只要沒有通天的人物告你,稍微違反一下禮制,也沒什麼。
可這也是一個把柄,一個很大的漏洞,對於想走仕途之路的官員來說,這個把柄留下來,那可真是後患無窮。
就連他這個承襲三等輕車都尉,理論上的三等勳貴,都沒資格住在一等公爵規制的嘉樂堂…
二叔常榮區區一個從五品禮部主事,憑什麼住在那裡?
在這個封建的時期,孝道雖然在輿論上要大過國法,御史言官們也整天口嗨,孝道重於天。
但在現實世界中,我親愛的奶奶,叔叔,你們兩個不會真的以為,輕飄飄的孝道,真能壓的過國法吧?
而且,二叔常榮可是禮部的主事,禮部是負責什麼的,不用猜,聽名字就能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