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六韜傳> 第一百三十七章 泌之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三十七章 泌之戰 (1 / 2)

魏子衡,很親切的詢問老管家:“不知道您何時打算返回晉國?”

“當然是和你一起啊,如果你還想在齊國呆一會兒,我們幾個願意奉陪。”老管家很和藹地說著。

“我應該會等到參加名劍大會完之後。”

“諸子論戰,你不需要參加嗎?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學習機會呢。”

“應該會吧!”

魏子衡,有些不確定的說著。王詡,很多東西也沒告訴自己,也不知道之後是否真的以王詡所建立縱橫家的一個弟子身份去參加。

總而言之,如果有機會的話,那就盡力去爭取吧。

老管家看著時間不早了,聊著也差不多了,也就不想再打擾魏子衡:“魏公子,你就好好在這邊準備比賽吧,我已經知道你現在的武藝相當高強,也應該在此出人頭地。我就暫且離開了之後再聯絡。”

“好的,老管家,你慢走,到時候告訴我地址,有空我會來拜訪一下的,這齊國臨淄或許我還得待一會。”魏子衡,很恭敬的將自己這位老管家,給緩緩的送出了門。

看著他有些年邁的身軀和十年前的老管家相比,已經是判若兩人,時間給了人太多的改變和沉澱。

剛剛的敘述有關於晉文公以及晉國的歷史,已經相當有見解。

特別是後來對戰爭的一些仔細分析和自己的所學所識能有一個很好的連線,或許這就是人生閱歷的一個好處吧!

魏子衡一個人緩緩的坐在房間之中,思考著剛剛的種種。

腦中又不禁回憶起來晉文公的那個時代,雖然短暫而輝煌,但是他的貢獻真的難以磨滅。

之後的晉國曆史進入了襄靈續霸分別發生了相當多的重大歷史事件:崤之戰、箕之戰、泜水之戰、彭衙之戰、王官之戰、扈之盟、趙盾主盟。

這後放一系列的事件,對於自己而言言都是一個很好的參考以及學習的方式。

透過對城濮之戰的研究和分析,再結合孫子的十三篇以及自己的學習,同樣可以研究出一些隱藏在戰爭中的智慧。

魏子衡越來越覺得自己應該更加努力,讓自己充一個讀書人轉變成一個現實世界有用的一個學者,也許自己的家族,或許有人正在等待著自己的迴歸,老管家的出現,便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秦是當時的西方大國,穆公在位時又以賢名著稱。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一批賢臣,國勢漸強,從此竭力圖謀向東發展,參與中原爭霸鬥爭。他先後支援晉惠公、晉文公二位國君歸國,其目的也正在於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而在東方尋求盟國或立足點。晉在文公時,同秦國保持了一段良好的關係。在城濮之戰中,秦又出兵助晉,幫助晉文公登上了霸主的寶座。

周襄王二十二年,晉文公會同秦穆公圍攻鄭國,討伐鄭國對晉懷有二心。晉軍駐在函陵,從東、北方面圍鄭;秦軍駐在氾南,從西面圍鄭。鄭文公為挽救國家危機,派特使燭之武勸說秦穆公:晉、秦圍鄭,鄭國知道要滅亡了。但是鄭國滅亡對於秦國來說並無好處,它只會增強晉國的力量。而晉國力量的增強則是秦國力量的削弱。如果不滅鄭國,而留下它作為秦國的東道主,供奉秦國往來的使臣,這對於秦不是更好嗎?何況,貴君曾有恩於晉君,晉君答應割給秦焦、瑕之地,但晉君早晨渡河歸國,晚上就對秦國設防。晉如果向東併吞了鄭國,那麼向西不侵掠秦國,土地從哪裡取得?所以滅鄭其實是損害秦國以利於晉國的下策,請貴君考慮吧!

燭之武一席話使秦穆公如夢初醒,他不但不再助晉滅鄭,反而與鄭國單獨結了盟,並留下杞子、逢孫、楊孫三位大夫助鄭戍守,自己則率兵歸國了。

秦軍撤退後,晉大夫狐偃等對穆公的背信棄義行徑大為不滿,主張攻擊秦軍。晉文公則從大處著眼,認為秦有恩於晉,攻擊秦軍是不仁。

同時,晉為保持中原霸權,失去秦國這樣一個盟友也是不智。所以,晉也與鄭國媾和,然後退了兵。晉、秦伐鄭事件雖然這樣結束了,但它卻為秦、晉交兵種下了原因。

周襄王二十四年,鄭僖公、晉文公先後謝世。戍鄭的秦大夫杞子等向穆公密報,說他們掌握著鄭國都城的城防,建議穆公派兵偷襲鄭國,由他們作內應,則鄭國可滅。秦穆公多年以來處心積慮謀求向東發展,這個建議正中下懷,如能襲取鄭國,即可進入中原,分享晉國的霸權。

於是,穆公向大夫蹇叔徵求意見。蹇叔說:辛勞大軍遠道奔襲,這是我從未聽說過的。跨越千里去襲擊別人,人家怎麼會不知道?我軍長途跋涉,精疲力盡,人家有所準備,是不會成功的。但襲鄭的誘惑力很大,穆公主意早已拿定,遂不聽蹇叔意見,命令百里孟明、西乞術、白乙丙三帥率兵東進。

秦軍襲鄭,由秦都雍至鄭都,歷程一千五百餘里,中經桃林、餚函、轘轅、虎牢等數道雄關險塞,是一次冒險性的軍事行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