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我們來看看先軫對此戰是怎麼部署謀算的吧:
城濮戰場,在今山東南部,其地為黃河衝擊之黃土層,塵土易於飛揚,先軫利用地利,用戰車拖著樹枝奔跑,極其巧妙的製造了我們現在高科技才能完成的煙霧彈效果,使得楚軍視線不清,無法對戰場形勢進行準確判斷;此外又虎皮蒙馬,以奇襲陳蔡軍;之後又令狐偃虛設兩面大旗,偽作後退,誘敵深入,而以中軍作側面之夾擊;凡此等等戰術,奇謀妙算,曠古皆無,成得臣敗的一點兒也不冤。
總之,面對咄咄逼人的楚國,先軫精心部屬,層層設計,軍事外交雙管齊下,步步料敵機先,前後左右之間,來路去路,針細密線,紋絲和縫,無不一一算到;偽裝、佯退,誘敵,側擊,種種謀略,極盡奇詭變化之能事,特別是其中先軫使用了多種心理戰來矇騙誤導敵軍,即便從兩年六百年後的今天來看,亦多有借鑑意義,何況“以戰為禮”的周王天下,那簡直不啻於在天下人間颳起一陣頭腦風暴:原來,仗還可以這麼打的!
螃蟹吃的多沒啥,可貴的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樣的先軫,難道還不可以說是天下兵家的祖師爺嗎?
而城濮之戰,作為春秋時代中國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雙方出動總兵力達到二十餘萬),亦即中原華夏民族抵禦南方蠻族勢力北侵之存亡所關一戰也!假設晉軍在城濮之戰中失敗,楚之勢力或可越過黃河統一全中國,那麼中國歷史或將全部改觀!城濮之戰後,華夏民族自齊桓公後重新團結在了以晉文公為首的軍事聯盟周圍,並因而產生了持續抵抗異族的力量,自後百餘年,楚國始終無法侵吞中原,最後終於在楚莊王的掌舵下,開始接受中原文化,逐漸同化於中華民族中。至此,晉國兩百年春秋霸業,由此而定。
一個看起來在人們口中描述的一場戰爭,仔細分析竟然如此複雜。
魏子衡,也在這個時候,終於體會到什麼是戰爭謀略家,這是各方面的博弈以及較量。現在的戰爭越來越改變,曾經的形式,兵家的興起也註定未來的戰爭會發生一個巨大的變化。
城濮之戰的一些詳細分析,透過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情,人們所看見的也是不同。
大多人已經看見了晉文公的成功和他的勝利,但是卻不知道戰爭中雙方的表現究竟意味著什麼。
雙方的將領整體的國家形式,包括人物,心理,這些東西全部被涉及到了。
就像大師文章中所說的那樣,這是個巨大的改變,正如那一句感嘆的話,打仗還可以這樣打?
時代在改變,每個人也必須要改變。
魏子衡,在和自己老管家談論過往的事後,突然也漸漸地明白了自己應該朝著怎樣的方向進行努力,戰爭雖然簡單,但是行動起來極其複雜。
而自己該如何運用所學所識來幫助自己的家族?
魏子衡頓時心中一沉。
晉文公的故事依舊沒有結束。
他的輝煌依舊在繼續。
晉文公五年五月丁未,晉文公把楚國的俘虜獻給周襄王,鄭文公替周襄王主持典禮。周襄王用甜酒款待晉文公,並勸晉文公進酒。周襄王命令王子虎任命晉文公為諸侯首領,並賞賜給他一輛大輅車,紅弓一把,紅箭一百支,黑弓十把,黑箭一千支,香酒一卣,珪瓚以及勇士三百。晉侯多次辭謝,最後才行禮接受了。周襄王寫了《晉文侯命》,於是晉文公稱霸,癸亥日,王子虎在王宮與諸侯結盟。六月,晉文公恢復衛侯地位,諸侯圍許時晉文公又恢復了曹伯地位。
晉文公五年冬,晉文公以周天子之命召集諸侯,與齊昭公、宋成公、魯僖公、蔡莊侯、鄭文公、衛叔武及莒子在踐土會盟。
晉文公六年夏,晉文公與王子虎、宋公孫固、齊國歸父、陳轅濤塗、秦小子憖,會盟於翟泉,用以鞏固踐土之盟,並謀劃討伐鄭國。
晉文公七年,為阻止楚國北進,晉文公、秦穆公帶兵包圍鄭國,想得到晉文公流亡鄭國時的恩人叔詹,叔瞻聽說後自殺了。鄭國人帶叔瞻屍體給晉文公,晉文公卻說:“一定得到鄭君才甘心。”鄭文公害怕了,就暗中派燭之武挑撥秦穆公,最終憑藉燭之武的口才使秦穆公撤軍,晉國隨後也撤了軍。
晉國雖未滅鄭,鄭文公再也不敢對晉國無禮。
晉文公九年鄭文公去世,公子蘭即位,是為鄭穆公。鄭穆公在位時始終是晉國的重要追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