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九年十二月己卯,晉文公卒,公子歡即位,是晉襄公。
一代雄主就此落幕,短短几年,便將霸業推上巔峰。
他的死因也頗為蹊蹺,有人懷疑,晉文公可能是被悶死在棺材,還有人說是受人下毒,還有人覺得是曾經早年的風餐露宿落下的舊病。
不管如何?他的時代終究還是要逝去。
但是晉國的霸業並沒有就此衰弱,他的子孫後代們一直延續著他的霸業統治者,中原以北的廣袤土地。
晉文公死去,依舊留下了不少的寶藏。
推舉賢良,任用有才能的人:封狐偃為相、先軫為帥;讓趙衰、胥臣、欒枝、冀缺等人輔佐他治理國家;讓郤溱、霍伯帶領軍隊;讓賈佗、陽子製作禮儀;讓魏犨、荀伯抵禦北方的戎族。制定官員規章,按法辦事,確立名分,培育美德。賞賜隨從自己逃亡的人員和各位有功之臣,功大的封給城邑,功小的授與爵位。
宣揚德教,以培養百姓的純樸德性,撥亂反正,大量起用受晉惠公、晉懷公時代受到迫害的舊族,姬姓中賢良的人擔任內務官,異姓中有才能的人擔任邊遠地方的官。王公享用貢賦,大夫收取采邑的租稅,分給士族田地,一般平民自食其力,工商之官領受俸祿,差役按其職務領取口糧,家臣的食用取自大夫的加田。
同時,在軍事方面。
隨著晉國國力膨脹以及政治需要,晉文公不斷改革軍事:先是將晉國二軍擴大編制為三軍,以郤谷統帥中軍,狐偃統帥上軍,欒枝統帥下軍。又因遊牧民族對晉國侵擾而設立三行。晉文公八年,晉文公又裁撤三行,增設新二軍,即新上軍、新下軍,為五軍。
在軍事上晉文公先是誅殺王子帶以勤王,執政九年間先後伐曹、攻衛、敗楚、救宋、服鄭、威秦,在踐土會盟,奠定了其霸主的地位。
國家經濟方面。
減免賦稅,佈施恩惠,捨棄禁令,分財給寡少的人,救濟貧困,資助沒有財產的人。減輕關稅,修治道路,便利通商,寬免農民的勞役。鼓勵發展農業,提倡互相幫助,節省費用來使資財充足。在生產上,號召改進工具,施惠百姓,獎勵墾殖;在貿易方面,降低稅收,積極爭取鄰商入晉。
孔子曾經這樣說:“齊桓公正而不譎,晉文公譎而不正。”
而以前和墨子交談的時候,也說了這樣一句話:“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國而霸諸侯;越王勾踐遇吳王之醜而尚攝中國之賢君。三子之能達名成功於天下也,皆於其國抑而大丑也。太上無敗,其次敗而有以成,此之謂用民。”
總而言之,各有分說個有主見。
就例如現在的史官,我們只管記述,至於功績,那就由後人評說。
就如那早晨的太陽,所散發的橘紅色光輝,只有有心者才能看見。不是他不明顯,而是有的人根本不想抬頭。
魏子衡長長的舒了一口氣,這個世界竟然如此複雜,感嘆自己曾經所學的東西太過於皮毛。從充滿生活閱歷的老管家口中說出來,完全不一樣。
這恐怕就是人生吧。
那我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