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陶紅英趕去酒樓做私房菜了。
李老三帶了馬車,拉了滿滿兩車餐具回來。
剛一跳下車轅,他就高聲喊著小侄女,“福妞兒,福妞兒,你快來看啊,餐盤燒好了。”
佳音正陪著奶奶摘小白菜呢,中午打算蒸菜包子。
聽得三伯的喊聲,她麻利跑了出去。
原本家裡想訂購一批盆碗,但大夥兒算了算,一個學子按照一碗飯、兩個菜、一碗湯來算,就要四個碗盤。
假設來吃飯的有三百多人,一頓飯就要刷洗一千多碗盤……
誰聽了這個數字都要發怵,而且學子們不能同時端四個碗盤啊,還需要搭配一個託盤……
最後還是佳音和三伯嘀嘀咕咕了一會兒,李老三就興衝衝去找陶窯了。
陶窯也高興接了這麼個大活計,今日就把成品運回來了。
李老三從車裡小心拿了一個餐盤下來,這餐盤長一尺二,寬一尺,中間有四個凹陷。
大的放米飯和饅頭餅子,兩個小的裝菜,還有一個原形的位置放湯碗。
整個盤子,並沒有佳音猜想那麼厚重,相反,輕薄又結實。
雖然比不上前世那些亮晶晶的不鏽鋼盤,但已經出乎意料的好了。
果然,相信手藝人,永遠不會錯!
除了餐盤,還有很多陶盆和陶碗等物件兒,每件底部都有一個標記。
那是一個圓圓的印鑒,小篆寫了食為天三個字。
對,食為天就是李家食堂的新名字。
這個名字在佳音的前世已經多到泛濫了,但她依舊想定這個名字,因為在吃貨的心裡,天大地大都沒有吃飯大。
民以食為天,就是真理,真的不能更真了。
而李家老少也很喜愛這個名字,李老三昨日把選單送去給院長過目的時候,已經請院長提了一副字,他準備熬夜,親手把匾額刻出來。
眾人七手八腳幫忙,很快就把餐具都抬了進去。
燒沸水煮一煮,自然風幹,就等著開業時候投入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