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在兵工廠視察之後,決定看看機槍和熱氣球的效果,於是對宋應星說道:
“讓你麾下準備一下,朕要檢驗你們新產品的質量。”
“遵旨”
宋應星領旨,立即命令兵工廠試驗兵把重機槍和熱氣球運往演練場。
作為大明兵器製造局,他們麾下肯定有一批試驗兵,就想後世的試飛員一樣,只有經過嚴格試驗,新研製的武器才能正式量產。
率先演示的是熱氣球,熱氣球的主體是朱由檢從系統兌換的,但其他材料都是大明自己生產,燃料作為熱氣球重要的一部分,同樣來自大明自己生產,它就是石油。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石油的國家。
最早提及石油的是公元1世紀的班固。他在《漢書?地理志》記載,西漢上郡“高奴有洧水,可燃。”漢代的上郡高奴縣故城在今陝西延長縣。可見,我國在漢朝時就在今陝北的延安地區發現了石油。
晉代時,在今甘肅酒泉地區也發現了石油,當地人叫“石漆”。
據張華《博物志》載:“酒泉延壽縣南山出泉水,大如筥,注地為溝,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黃後黑如凝膏,然極明,與膏無異。”水有肥如肉汁,這種“肥”就是石油。酒泉郡延壽縣故治在今甘肅玉門縣東南。
不過,最初發現的石油是自然溢位地面的,後來隨石油的使用越來越多,人們就開始鑿井開採。我國最早的石油井出現在元朝。
據《大元一統志》中載:“在延長縣南迎河鑿石油一井,其油可燃……”可見,我國在元代時便已鑽井採油了。
而西方卻在進行殘忍的殺生,因為他們要使用鯨魚油,直到1859年才在美國鑿成,看看西方使用石油的歷史比我華夏足足晚了兩千多年。
中國古代有很多地方都發現石油,並不限於這一兩處。如明朝時期,四川,新疆庫車一帶也發現了石油。
明朝中晚期,杭州的張瀚,西遊入蜀描述當時內江、富順間的自流鹽井、火井外,還注意到油井。他說這些地方“有油井,井水如油,僅可燃燈,不堪食。”
實際上,在四川盆地發現油井,並非偶然。四川民眾自古以來都食井鹽,在鑿井取滷煎鹽的過程中,發現了石油,甚至天然氣。儘管最初鑿井的目的是在尋找鹽滷煎鹽,而結果則在含油岩層中發現石油。
至於對石油的利用,在我國古代主要用來照明。最初是製成蠟燭,後來開始提煉成燈油。
後來還用於軍事上。據有關史料記載,北周時期,突厥人圍攻酒泉,北周軍隊用石油焚燒突厥人的攻城器械,突厥人潑水營救,火勢卻越燒越猛,結果可想而知,大敗而歸,酒泉最終得以解圍。
五代後梁貞明五年(919年),在後梁與後唐作戰中出現了以鐵筒噴發火油的噴火器,用以燒燬敵船(《吳越備史》)。
北宋時期,官府手工業的軍工作坊裡開始出現以石油為原料的“瀝青作”、“猛火油作”。
與敵方作戰時,宋軍把猛火油用“筒櫃”“火罐”等機械裝置噴出,威力不小。稍後,人們還研發出用瀝青作為延發劑來控制火藥燃燒速度,這比外國早了一千餘年。
此外,人們還將石油用於鍊鋼、醫藥、制墨等方面。
如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對“洧水”的描述:
“予知其煙可用,試掃其煙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於世。”
即認為用石油煙製成的墨,據說沈括的“石油墨”受到當時的制墨行家蘇軾的極大讚賞,可謂上乘。
宋應星他們使用的石油也是經過提煉的,雖然到後世的煤油汽油等還差很多,可是在明朝已經足夠先進,要知道汽油在二次工業革命後才出現。
看到士兵提著一個鐵質罐子固定在吊籃上面,朱由檢就知道那裡裝的是燃料,他走過去看了一下,發現裡面東西黃黃的,用樹枝挑了幾下發現這東西還有些粘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