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學術的信仰> 第九篇:保持聯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篇:保持聯絡 (2 / 6)

陸兮非告訴他其實自己也不喜歡。

陸兮非又問他,“那你為什麼還要留在高校做科研呢?”

賈亦真告訴他,“當年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事業上有很多路可以選擇。可是讀完博士研究生以後,就會發現,事業變得越來越窄,可選擇的路並不多。拿著博士研究生的學歷去社會上應聘工作,會發現異常艱難。沒有一家公司願意招聘一個博士研究生去做事務性常規性的工作。一來這些工作明明本科畢業生就能做,何必招聘博士研究生,大材小用,成本太高。二來博士研究生寒窗苦讀二十幾年,付出太多,對工資薪水要求難免很高,但在企業看來就是眼高手低,所以企業寧願選擇本科生,也不要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工作只能尋求體制內的工作,要麼留在高校,要麼留在研究所。而這些工作都與科研密不可分。如果不做科研,在這樣的單位根本無立身之地。因此,現實強迫自己必須做科研,否則就會被社會淘汰。”

陸兮非又問“那你為什麼要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呢?”

賈亦真無奈地說道“咱們的社會你又不是不知道,學歷太重要了。現在到處都是碩士、博士學歷,如果只是本科學歷,總覺得面子上掛不住。此外,如果想在體制內事業有所發展,就必須繼續攻讀研究生。其實最好的事業路線是先工作再攻讀研究生。可是工作後再考研、然後再繼續攻讀研究生,一邊工作一邊讀研很難協調,也會非常辛苦。所以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後會選擇繼續攻讀碩士,然後再繼續深造攻讀博士。但這些人中只有極少數的人對科研感興趣,絕大多數只是為了以後工作發展更好,抱有一定的功利性。”

賈亦真說的不無道理,想想當初自己攻讀碩士研究生不也是為了更有面子,為了進入體制內謀求事業上更好的發展嗎?其實自己對學術研究壓根就沒有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做科研,科研能做好嗎?所以現在很多的學者科研成果粗製濫造、沒有價值,與他們對待科研的態度和投入的工作狀態不無聯絡。而這樣的學者在我國學者中卻佔了一定比重,很多人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科研成果,不是為了造福全人類,只是為了晉升,取得高階職稱,提高薪資待遇。他們就像寄生蟲一樣混在體制內,得過且過。至於科研成果到底多有價值,其實根本沒有那麼在意。

思緒回到現實,陸兮非看見桌上的科研計劃,題目是《醫療技術的轉化實現路徑研究》,看見題目他終於想到該怎麼拒絕趙如蘭。

“所長,我的專業不太符合,撰寫研究內容和技術路線是申請書中最難的一部分,我一個外行恐怕無法勝任”。陸兮非想盡辦法推脫,希望她換別人來寫。

“這個你不用擔心。你的悟性很高,邊幹邊學,對你來說不是件難事。我給你一些樣本,我作為審稿專家下載了很多其他專家教授之前的申請書,你可以參考學習。”

趙如蘭下定決心的事情別人很難左右,她總有一股盛氣凌人的氣勢。陸兮非知道,這次肯定逃不了,她鐵了心要他承接這個任務。

“好吧,我怕自己做的不好,影響你的專案申請”陸兮非無奈地說道。

“我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相關材料,一會兒你向丁若拿。對了,一定要認真對待,聽說這次劉謹實也在準備申請這個專案。整個學校就23個名額,我們所就一個名額,競爭激烈,一定要高度重視,務必拿下。”

提起劉謹實,他也是學校裡的傳奇人物,趙如蘭才會如此緊張,她不得不重視。劉謹實52歲,學校年齡最大的講師。以前他也參加過幾次副教授評審,卻一直沒有評上。大家都挺為他可惜,他的學術能力不低,發表論文不少,教學質量也很高,每次學生投票選出“心目中最喜愛的老師”,劉謹實次次當選,可見他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但是他的最大“缺點”就是為人原則性強,儘管科研和教學能力突出,但因為耿直的性格,在每次重大的科研專案和成果評比過程中,總比別人差幾票,遺憾敗北。

陸兮非曾問過李玉山為什麼劉謹實一直評不上副教授,李玉山告訴他,“劉謹實沒有科研獲獎成果,發表的論文數量雖然多,但是SCI的論文幾乎沒有,這些在副教授的評價體系中所佔的權重又特別高。另外,他又不願意打點專家,從來不給評審專家送禮。你也知道,評審的時候,候選人不都得去專家那裡走動走動,打點關係。可他又不肯做這些,那投票的時候,他的票數能高嗎?”

陸兮非還是有些疑問,問李玉山,“劉謹實的教學能力那麼突出,也不能當選副教授嗎?”。

李玉山笑了笑,對他說,“你是不是太天真了?高校的評價機制又不看教學,主要看科研。科研成果不行,教學再好也沒用。這是高校的潛規則,要想玩下去,就得遵守這一套規則。”

陸兮非聽後很為劉謹實打抱不平,“高校的主要職責不就是教學嗎?教書育人才是高校的主要工作。上課這麼好的老師都不能當選副教授,還要什麼樣的副教授呢?這是什麼破評價機制!”

李玉山笑了笑說“這就是遊戲規則,不遵守規則,就只能被淘汰。”

有好事者給劉謹實開導,為什麼不去評審專家那裡走動走動,又或者花些錢發表SCI論文,只要評上副教授不就行了嗎?何必與自己較勁。

劉謹實卻拒絕了他們的好言相勸,說道:“做人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為什麼要走旁門左道呢?這不是嚴重地破壞公平機制嗎?我自己把工作做好,他們不承認我的成績我無可奈何,但至少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還有,為什麼一定要發表SCI論文?我們國家的科研資源,為什麼要給老外服務?中國沒有好的期刊嗎?為什麼一定要發表SCI才能體現我的學術成果?”

好事者見劉謹實如此榆木疙瘩,無動於衷,拿他也沒有辦法。就這樣劉謹實的副教授一直沒有評上,後來他自己也放棄參評,成為全校年資最大的講師,一度被全校老師嘲笑,但他並不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經過這麼些年來與劉謹實相處,陸兮非愈發佩服劉謹實,他真的是一位好老師好學者,為人真誠,做事實事求是,在高校裡絕對是一股清流。

趙如蘭對劉謹實如此重視的原因就是她太清楚劉謹實的科研實力。他做的科研專案非常紮實,質量也非常高。如果以科研質量較真,她並不一定能取勝。所以,這也是趙如蘭讓他們認真對待的原因,她心裡也不一定完全有把握,不敢掉以輕心。

從趙如蘭辦公室出來後,陸兮非心裡有些失落。他也覺得很奇怪,每次從趙如蘭辦公室出來都會有這種感覺。在趙如蘭面前,他時常感覺有種緊張壓迫感。他既希望受到她關注,不至於在單位被邊緣化,但是他又害怕被她過於關注,她那種泰山壓頂的氣勢,讓他很不安,渾身不自在。一想到接下來的日子要飽受折磨,他就心裡很惆悵。

不過,既來之則安之,他安慰自己。

這時他想起陳雨薇,便立即檢視微信。這次終於等來她的回覆。

“沒事,你別有心理負擔。昨晚你沒有回覆我,就已經猜到你可能不方便。所以沒有關係,我能理解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