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學術的信仰> 第九篇:保持聯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篇:保持聯絡 (3 / 6)

真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女人,能有這樣的情人,真是修來的福氣,陸兮非感覺自己太幸運了。

“還是要說聲抱歉。下次我一定儘量小心。你起床了嗎?”

“嗯,一定要小心,被發現就麻煩大了。我已經起床了,正在吃早餐,一會兒準備繼續去遊玩。你現在在幹嘛?”陳雨薇說道。

“剛剛和領導彙報完工作,現在準備將特產分享給大家。”

“嗯,那你去吧。以後一定要注意安全,為了我們倆的安全。”

“嗯,我一定會的!那我先去忙了。”

“去吧,一會兒再聊”

“88”

和陳雨薇結束聊天后,他到所裡各個辦公室串門,準備將特產分享給大家。

“陸兮非,你回來了”賈亦真見到陸兮非,一臉的笑容。

“是啊,回來了。給你帶了特產”。陸兮非將特產遞給他。

“兄弟出差還想到我,謝謝了。”賈亦真笑著說道。

“今天領導和我說了一個專案,你也參加了?”陸兮非問。

“是的,煩死了。我自己都還沒有申請課題,卻要幫她申請。她手頭上那麼多的課題,而我手頭上卻沒幾個課題,本來還準備自己再申請一個專案,現在肯定沒時間了。”

賈亦真說出了高校裡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青年學者課題少、經費少,學術大牛課題多、經費多。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青年學者研究基礎薄弱,積累不夠,再加上人脈等原因,一些大的課題專案很難拿到。而學術界的大牛們卻非常容易拿到,課題拿到手軟。就比如趙如蘭,她在學術界已經小有名氣,又是許多課題基金的評審專家,各個評審專家之間互相照顧,他們申請課題就比青年學者們容易的多。此外,由於他們在學術界的地位,許多部委機關也會給他們一些任務性課題,這樣的課題無須申請。這些指令性的課題,經費多、好報銷、結題也容易,是學術大牛們最喜歡的課題型別。高峰時期,趙如蘭名下課題至少40項,經費上億元。這些年為構建創新型國家,國家對科研非常重視,科研經費都很充足,但軟學科中像趙如蘭這樣拿到上億元經費的學者也是非常罕見,足以體現她在學術界的影響和地位。

“我也是,手頭只有一個幾萬塊錢的小課題,幾乎沒什麼課題”,陸兮非附和說道。

“沒辦法,誰叫她是領導呢。不幫她做,自己又申請不到課題,沒有積累,就更加沒有成績。以後申請課題就更難了。”

賈亦真說出了青年學者的心聲。在學術界最看重的就是個人學術基礎,也就是歷年來個人在該專業中取得的學術成就,如獲得多少獎項、承擔多少課題、發表多少篇SCI和核心期刊論文,出版多少書籍以及發表多少專利等等。在課題申請書中,研究基礎是必填專案,評審專家們又特別看重這些。成果少的青年學者要想拿到重量級的課題,除非上面有關係,否則幾乎不可能。程月清之前拿到天元市的面上專案就屬於這種情況。她本身的學術積累不夠,學術成果也不多,但卻拿到如此重量級的課題就得益於她老公。作為某部門處長,他向有關單位打招呼,為她開通綠色通道,直接給她額外名額。她不佔用所裡的名額,也不需要與其他人競爭。雖說有些不公,但大家好像對這樣的社會習以為常,沒有人去舉報,也沒有人去投訴,大家心知肚明,要想拿到課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先積累吧,熬出頭來再自己幹。”陸兮非說道。

事實上,趙如蘭也知道這些年青教員的心態,所以才會肆無忌憚地剝削他們、壓榨他們,讓他們幫助她做課題。雖說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但最得益的還是趙如蘭。在她的淫威下,所有課題組的成果都必須署上她的名字,而一些大的成果,儘管是自己獨立撰寫,也必須署她第一作者。賈亦真曾經為趙如蘭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自然》雜誌上,《自然》雜誌在學術界的地位眾所周知,屬於國際頂尖雜誌,一般具有重大發現和重大成果才會被髮表,代表了絕對的學術權威和地位。在這樣的頂尖雜誌發表論文,一些單位甚至給予獎勵。有些單位按照SCI的影響因子分值來發獎金,影響因子1分給1萬元,像《自然》雜誌的影響因子為41分,獎金非常豐厚。學校最後獎勵趙如蘭20萬元獎金。而賈亦真最後一分錢也沒得到,為此他鬧了挺長時間的情緒。趙如蘭也知道他的不滿,許諾以後在學術上的成果都帶著他,幫助他早日評上副教授,賈亦真這才放下心中的芥蒂。他心裡很清楚,即使自己有諸多不滿,在這樣的環境下,自己又能怎麼辦呢?

“是啊,科研路上慢慢熬吧。”賈亦真無奈地說道。

“對了,陸兮非,晚上陪我出去一趟行不行?”,賈亦真突然神秘地說道。

“好的。不過什麼事呢?”陸兮非好奇地問道。

“相親,幫我參考參考”賈亦真害羞地說道。

“哈哈,好的。照片先看看”。

賈亦真將手機裡的美女照片給陸兮非看。從照片來看,這姑娘果然長得不錯,一看就是大美女。陸兮非心裡又有些嫉妒賈亦真,賈亦真不僅長的帥、家庭條件好、又是正式人員,連介紹的姑娘都這麼優秀。

“恩,長的真心不錯。”陸兮非由衷地誇讚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