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向前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他不想把一個國有企業弄成這個樣子,他也想在自己的帶領下,讓企業發展起來,然而事與願違。
自己的能力有限,經過幾年的掌舵,事實證明好像自己根本就左右不了企業發展的局勢。
趨勢的發展根本不在他的控制之下,他發現這裡的水很深,不得不出此下策,給自己找條退路。
在他執政期間,也曾不止一次地想厲經圖治大刀闊斧的改革,使企業更上一層樓。
然而這一切會動了他人的乳酪,不但更上不了一層樓,反而掉了下來,每走一步都步履維艱。
都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搞企業更是如此,創業難守業也不易,沒有雷厲風行的大動作,企業發展不是進步就是倒退。
在市場好的境遇時,可以說作為高層領導根本就不需要用什麼政策,組織按部就班的運作,企業自然而然地發展便可獲得高額利潤。
但是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如果高層領導沒有霹靂手段是難以把握局勢的。
再早以前,無機公司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一定的高峰,最初是因為一家獨大,在市場上沒有什麼競爭對手,而出現壟斷局面,壟斷了市場也就壟斷了利潤。
再後來,因為有利可圖致使他人也垂涎於這塊無機市場,有人建立了同種型別的公司與無機公司展開了競爭。
之所以五年前能夠有一個小的發展高峰,是因為當時東部省的競爭對手正在進行停產改造,以至於市場上的無機產品供不應求。
這種局面,使得無機公司有了較高的銷售價格,自然也有了很高的銷售利潤。
而這些都不是企業自身變革帶來的發展,這就像老天爺給來個風調雨順似的,既便是懶漢宅家也能落個豐產豐收。
正因為如此,當時的公司高層意識到市場還沒有飽和,及時上馬了市東公司。
也就在市東公司上馬之後的兩年內,無機公司還能夠保持較大的市場佔有份額,這為無機公司帶來了可觀的利潤。
當東部省的對手單位改造完成之後,市場供過於求價格迅速下滑。而沒有進行內部深層改革的無機公司,產品成本居高不下,失去了競爭力,利潤驟減,進入微利時代。
市場競爭能力持續下降,東部省的競爭對手藉此機會竟然挺進西部,又建了一個類似的無機工廠,這更使得無機公司的銷售局面雪上加霜。
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晁向前不得不考慮企業的出路。
在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指導思想下,晁向前也對公司進行了一番作為,有效然而也有限,收效甚微。
外樹形象主要靠媒體宣傳,在這個只有透過電視報紙和刊物進行宣傳的年代,宣傳效果極其有限。
如果是在央視某些黃金時段播出的節目中插播廣告的話,肯定會收到奇效,可高昂的廣告費用是無機公司所支付不起的。
這種想法根本就不可能,連想也不敢想。
再一種宣傳方式就是透過客戶來進行口口相傳。
企業在市場相對較好的情況下,無機公司高層並沒有這種意識,總覺得好女不愁嫁,讓人有種店大欺客的感覺。
沒覺察到傳統產品除了質量過硬之外,並沒有其它的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