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逐利時代,人們都在選擇價廉質優服務好的產品,隨著競爭對手產品大量投放市場,無機公司產品已經失去了它的優勢。
在內強素質方面,作為公司高層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運營管理模式,只是從口號上加強吶喊,從會議上持續強調。
而他們並沒有以身作則,更沒有相應的獎懲制度,即便是有也不長久,所以他們的這些這些努力從結果看來都是徒勞的。
晁向前雖然能力有限,但他其實很明白,之所以改革沒有效果是因為遇到了重重阻力。
這些阻力,明面上看是在公司內部,而實際上卻來自於社會上的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某些勢力根深蒂固根本就擺脫不了,甚至動都動不得。
在晁向前看來,他首先的對手勢力就是來自於當前的書記孔汝進。
孔汝進雖名為書記,但是根本不做書記的事,對黨務工作幾乎不管不問,他只需要書記的權利,只熱衷於實權在手如何操控公司。
按職責分工孔汝進分管生產和供應。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生產當然是很重要的,先進的管理決定著企業的成本高低。對於一個擁有六十年曆史的老廠來說,生產技術沒有問題。
因為歷史延革,粗放型管理模式已經形成定勢,甚至在高層領導頭腦裡認為這些都是正常的,司空見慣的,無可厚非的。
也正因為這樣的管理導致企業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有人曾經提出過,要進行細化管理,從細微之處著手,從嚴格管理要效益。
這種提法在提出來的時候,馬上得到了高層領導的關注,也給予了支援,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執行中遇到了重重困難,因為這一嚴格便動了別人的乳酪。
事實上,如果一項管理難以執行的話,那肯定是觸動了他人的利益,利益受損方是堅決反對的,如果這股勢力不能壓制的話,這項改革管理制度肯定會流產。
之所以出現這種改革上的阻力,還是因為錯綜複雜的關係使然。
有些改革看似需要解決的矛盾是在基層,但是追根究底會反映到高層那去。
如果沒有漏洞,何來我的利益?
孔汝進主抓原料供應,他不是作為一個高層管理者來控制全域性,竟然充當起了一個高階業務員。
在旁人看來那是親力親為,而實際上,那樣更便於做幕後交易。
在表面上看他是很廉潔的,上下班騎著一個很便宜的小麾託,在班上穿行於各分廠的時候,騎著一輛沒有鎖的破舊腳踏車。
然而這些終究掩蓋不了他的貪腐事實,在一房難購的時代他居然有三套房子。
還有一方面的阻力來自銷售方面。在孔汝進控制供應的同時,銷售由副總經理牛哄天一手遮天。
牛哄天有一個觀念,生產要為銷售服務,他不僅在每次會議上不斷地提出來,他甚至跟公司的每一位員工都在灌輸這個思想。
他覺得這樣可以擴大他的影響,提高他的威望。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