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倒戈
天子輟朝,總不是長久之計。
辛恭不服軟,旁人也會服軟。
至少在朝臣眼中看來,趙盈能走到今天,靠的可不是她的慈悲心腸。
聽說近來清寧殿御前服侍的小宮娥打死了好幾個,因為天子太容易發怒了,一句話說的不對,哪怕是茶溫不對,立時就拉下去打死不提。
這種訊息也不知道誰放出去的,反正還挺有用。
起初辛恭帶頭上書,那些人跟著一塊兒上摺子,御案上堆積如山的奏本趙盈連硃批都沒有,原樣發回,然後第二天他們就接著寫,接著往御前送。
後來連徐冽都做慣了,走個過場,送到清寧殿,他象徵性的替趙盈翻兩本,就讓人拿走原樣發出去了。
可清寧殿裡這樣的訊息一出,到了第二天,御案上的奏本少了一大半。
趙盈又臨朝了。
還帶著虞令貞一起。
其實宋昭陽勸過她。
虞令貞年紀太小,什麼都還不太懂,現在把他帶到太極殿去見這樣的場面,恐怕沒什麼好處。
趙盈卻深以為並非如此。
就是小小的年紀才該經歷一番磋磨,否則他一帆風順的長大,有這麼多的人為他保駕,他今後真能做個頂天立地的好皇帝嗎?
太極殿上朝臣口風轉變得快,不過總有些所謂忠貞之士,忠的是趙家江山,趙氏皇族,仍舊在太極殿上據理力爭,說什麼也要勸言天子,得把虞令貞的姓給改回來。
再後來,他們就不上朝了。
以御史臺為首,三省六部,乃至京兆府大理寺,還有五城兵馬司,甚至是禁軍中的兩個副統領,擅離職守。
天子不是能輟朝嗎?
他們怎麼就不能罷朝呢?
只可惜,沒什麼用處。
六部各有人節制,且基本上也都是趙盈自己提拔上來的可用之人,少了他們,六部事務不會受到一丁點兒的影響。
御史臺中還有杜知淮坐鎮,事情鬧大的時候,辛恭態度太過強硬,趙盈索性藉機抬舉杜知淮,從前不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叫他跟辛恭平起平坐嗎?眼下這時機正合適。
如此一來,自然不怕御史臺中無人主事。
連又閒散在家中的杜知邑都被重新啟用,仍舊是在御史臺當差,可見朝中是真的不缺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