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學生都竊竊私語起來,唐九生又笑道:“當然,有些話說出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咱們就聊一聊做人,修身齊家治國之道。咱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將來不是做朝廷的官員,可能就是要做國子監或是書院的老師,咱們是讀書人,是大商國的精英,就應該負起對這個國家和百姓的責任來!”
唐九生環視眾官員學子,又道:“書中能夠讀出修身之道,可道德到底是用來約束自己的。書中也能夠讀出齊家,治國之道,群策群力之下,就能夠改變這個世道!大家都知道,之前劍南道在經略合牛滿地的治理下,貪腐橫行,民不聊生!這個牛滿地,就是沒有把書讀好,沒學好聖人教給的做人道理,他只存了一己的私慾,最終導致身敗名裂,害人害己!”
“本王初來劍南時,百姓困苦,流民遍地,匪患橫行,官場也是積弊從生,朝廷的政令根本無法在劍南通行!可是,朝廷能容忍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嗎?所以本王才奉旨來了劍南,本王在眾多仁人志士的幫助下,歷經多場大戰,最終才平定了牛滿地的叛亂!牛滿地他也讀書,也是進士出身,只可惜,他讀的書只是為了名利二字,最後落了個萬劫不復!”
“像牛滿地那樣讀書,只求私利的話,那書不是白讀了嗎?害人害己,禍國殃民,最終才身敗名裂。古往今來,人們都敬重忠臣,孝子,英雄,如果 是讀過書,讀好了書的忠臣,孝子,英雄,就更加讓人感覺可親可敬了!讀書而明事理,不愚忠,不愚孝,那才算是真正把書給讀好了!”
“不同的人讀書,能在書中讀出不同的道理。古人有句話,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本王不說這話是對是錯,但是朝堂之上,袞袞諸公大都是讀書人。大商開國之初,有人不讀書也能做將軍,做大臣,但是今天的大商,不讀書就很難有官做,就算你有一腔熱血,有雄心壯志,可是你不讀書,就連出仕的機會都沒有!”
“本王知道,你們當中有些人,可能私下會說有些大儒不也沒有參加科舉,沒有考取功名嗎?可是你們在嘲笑有些的人時候,卻忘了一件事,那些大儒雖然沒有去用科考謀取功名,可他們卻也是真正的讀書人!他們沒有浪費光陰,真真正正做到把書讀好,讀精,能夠出世,也能夠治世。如果你們也能做到那樣,那書才不算白讀!”
“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名運,也能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所以讀書人是這個國家的希望,本王希望你們能讀好書,你們不是不能為了名利而讀書,你可以為名利而讀書,但是求名求利的同時,也要有為百姓謀福利的心,讀書人應該做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名利可求,但也要惠及天下蒼生,那樣的名利才能夠長遠!”
“你們讀書,但不要只侷限在書中那一方天地,讀書也要開闊的視野,能夠立足於國子監,放眼大商!咱們大商,北有強敵大夏國屢屢前來侵擾,西有西域諸國蠢蠢欲動,國內也不平靜,個別亂臣賊子,比如牛滿地之流讓百姓生靈塗炭。咱們是讀書人,如何能夠把書讀好,將來無論你們做教書先生也好,從政做官也罷,能夠把你的那份事業做好,才是你讀書的目的!”
“如今,強敵環伺,大商衰微,百姓生活困苦,本王希望諸位學子能夠用心把書讀好,能夠發憤讀書,自立圖強,以百姓安居樂業,以國家強盛為己任!諸位學子當中,不乏忠烈子弟,父母為大商殉國者。本王真心希望你們能夠繼承父母的遺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才是讀書人的道!”
祭酒景亞洪鼓掌大笑道:“衛王說的好啊!”眾人一起喝彩,鼓掌。
唐九生從王座上站起身,笑著走到景亞洪身邊,“祭酒大人,本王只是隨口說說心中感想罷了,下面還是有請祭酒大人給大家講學吧!”
景亞洪低聲道:“王爺,我看晚上你也別走了,咱們約上祁大人,杜司業,程郡守,蘇先生,好好的喝一頓酒?”
唐九生笑道:“好,恭敬不如從命!能和祭酒大人喝酒,那可是莫大的榮幸!”
景亞洪哈哈笑道:“好,那就這麼說定了,王爺先坐吧,我這老頭子先上去說幾句話,這些年輕人都想聽我這老頭子絮叨幾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