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之東琉球公司的雄厚資金使得他們很快就壟斷了多個產業。
商業同生產得到恢復之後,這些佔領區也很快趨於穩定。
然後華夏宣佈這荷蘭、北德意志、波蘭及沙俄統治區,廢除原來的荷蘭盾、盧布等貨幣,統一使用華夏銀元。
不過給予了這些地區舊幣三個月的期限,三個月內舊幣仍然可以流通,居民可以按照當前的匯率去銀行兌換華夏銀元。
三個月後原有貨幣一律視作廢幣,停止使用流通。
華夏對其他歐洲各國的交易只收華夏銀元而不收其他國家的貨幣。
這樣一來華夏銀元就變成了各國貿易的結算貨幣。
另外為了統一東西方之間的金銀對換差,自乾熙九年開始,華夏所統治的區域全部統一調整為1兩黃金兌換12兩白銀。
以避免出現有投機商利用兌換差進行投機倒把。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原本歐洲各國已經逐漸停被鎮壓下去的武裝暴動,在看到華夏控制地區工人的待遇後,有了追求的目標。
在情報司資金的支援下,他們又重新恢復了集會。
另外此前的失敗,也讓他們得出了結論,無論是保守的封建貴族勢力,還是新興的資本,他們都不會輕易對自己做出讓步的。
想要獲得成功必須要進行武裝鬥爭。
布朗基原本只是巴黎鐘錶店的一個鐘錶匠,他聯合了巴黎的一些工商業者以及工人組建了一個叫做“巴黎社團”的小團體。
情報司看中了這個“巴黎社團”,於是開始向布朗基投入資金,讓他用於“巴黎社團”的推廣宣傳。
更是為“巴黎社團”提供武器,使得布朗基發展出了一個自發武裝“巴黎衛隊”。
在金錢的作用下,不少法國社會同情或者支援工人的名流同思想家也開始為布朗基站臺。
加之其本人擁有較高的演講天賦,很快就使得“巴黎社團”壯大了起來。
不僅是巴黎,里昂、馬賽、土倫等地也紛紛建立起了“巴黎社團”的分社。
這使得波旁王朝產生了恐懼。
路易十三下令逮捕布朗基,並取締“巴黎社團”。
於是“巴黎衛隊”同路易十三手下的軍警爆發了激烈衝突。
儘管“巴黎衛隊”拼命的抵抗,但是最終還是寡不敵眾。
布朗基本人於巴黎的一個小酒館,被路易十三的禁衛軍抓捕,關進了臭名昭著的“巴士底獄”。
這裡是法皇路易十三用來關押重要犯人的一個要塞,可以看做是法國的東廠詔獄。
於是法國國內爆發了更大規模的罷工遊行,數十萬法國人走上巴黎的街頭,要求路易十三釋放布朗基。
此時的李世祖意識到單靠“巴黎社團”自己的力量在短時間內根本就無力推翻波旁王朝的統治。
於是藉口有法國士兵越境到荷蘭抓捕工人,向法國宣戰。
而此時法皇路易十三也已經被國內的武裝暴動搞的焦頭爛額,他也想借助對外戰爭來轉移國內的矛盾,於是法國政府也積極應戰。
並號召法國人民停止暴動,一起同心協力抵抗華夏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