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鼓舞士氣,法皇路易十三更是親臨前線指揮法軍作戰。
荷法邊境一帶有一片著名的高地,叫做“阿登高地”,這裡多森林、泥炭地、荒地和沼澤,因此也被稱作“阿登森林”。
這一地區易守難攻,是法國東北部的屏障。
也正是因為“阿登森林”的存在,才使得路易十三有底氣向華夏人宣戰。
這裡騎兵將難以發揮出激動性。
而且複雜的地形也將使得華夏人的重型火炮舉步維艱。
尤其是一個叫做阿登羅什城的古堡,這座石頭古堡佔據著小城的制高點,三面環水,易守難攻。
法軍將這裡作為阿登地區的防守核心。
正如法國人預料的那樣,在阿登地區無論是華夏的步兵還是騎兵皆進展緩慢。
沒有了重型火炮的支援,華夏軍隊果然進攻受挫。
而他們極為倚重的哥薩克騎兵也無法穿越阿登森林,去截斷法軍的補給線。
阿登羅什城更是固若金湯,華夏軍隊猛攻一月有餘,都沒有能夠攻克此城。
法國人在阿等地區取得的區域性勝利,也重新鼓舞了歐洲各國,英國同西班牙都準備向法國派出援軍,支援法國人民抗擊華夏。
不過法國人萬萬沒有想到,抵達法國北部沿海的不是英國人,而是華夏的登陸部隊。
吳三桂帶領五萬人從法國北部的加來地區登陸。
此時法軍的主力全部都在阿登地區,加來的守備十分空虛。
得知華夏人在被自己背後登陸的路易十三趕緊派出3萬精銳部隊奔赴巴黎。
按照正常人的邏輯,一旦在加來站穩了腳跟,自然是直撲法國的首都巴黎。
不過法國人沒有料到,大張旗鼓向巴黎突進的華夏軍隊其實只有3千人而已。
吳三桂率領的華夏主力,此時正直撲法國北部的著名要塞城市色當。
因為這裡不僅是整個法軍的指揮中心,補給基地,更是路易十三本人的所在地。
華夏裝備了大量的龍騎兵,因此他們突進的速度很快,僅僅五天時間就從沿海的加來,突進到了荷法邊境處的加來。
如果不是親眼目睹城下密密麻麻的華夏騎兵,路易三世始終不相信華夏人已經殺到了色當。
華夏人採取“圍點打援”的戰術,輕易的擊潰了各地前來色當的法國“勤王之師”。
很快他們便對色當要塞發起了進攻。
由於皇帝本人親自坐鎮,此時的法軍士氣還是比較高昂的。
不過隨著華夏的重型火炮被運送到了色當前線,這裡的失守也只剩下時間問題了。
在堅持了5天后,法皇路易十三率領7萬法軍在色當要塞向華夏投降。
訊息傳到巴黎後,法國舉國譁然。
由於補給被斷,堅守阿登地區也已經失去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