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穆罕默德王儲的說發,賽義德招致伊朗痛恨,並且引來殺身之禍的是宗教和解。
雖然信封同一個真主,但是上千年來,什葉派與遜尼派水火不容,兩派的仇恨甚至在其他宗教之上。
落到具體上,其實是政權合法性之爭。
顯然,涉及到統治權,就是你死我活,沒有絲毫的餘地可講。
正是如此,沙特與伊朗都把對方當成死敵。
伊拉克正是兩派交鋒的主戰場。
雖然在伊拉克的阿拉伯人當中,什葉派佔多數,但是算上以遜尼派為主的庫爾德人,兩個派別可以說是旗鼓相當。
一直以來,沙特都在扶持伊拉克的遜尼派。
其實,也正是獲得沙特的支援,在海灣戰爭前,來自遜尼派的薩達姆才能統治伊拉克數十年。
上個世紀的兩伊戰爭,其實就是兩個派別的正面交鋒。
當時,正是在沙特等遜尼派國家的支援下,伊拉克才敢於向人口國土均三倍於己的伊朗發動戰爭。
在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中,也正是來自沙特等國的援助讓伊拉克堅持到了最後。
此後,伊拉克出兵吞併科威特,引發海灣戰爭,沙特都沒有正式向伊拉克宣戰,只是出兵參與解放科威特的作戰行動。
海灣戰爭之後,薩達姆政權能在國際社會制裁下殘喘十多年,也與沙特等遜尼派國家的暗中扶持有關。
從這些事情能看出,為了打擊伊朗為首的什葉派,沙特等遜尼派國家無所不用其極。
薩達姆政權被推翻之後,伊拉克實行聯邦制,賦予地方政府極大的自治權,同樣與宗教鬥爭有關。
關鍵就是,佔多數的什葉派肯定能透過大選掌權。
如果伊拉克被什葉派政府控制,就必然倒向伊朗。
在不分裂伊拉克的情況下,聯邦制是唯一的選擇。
別忘了,伊拉克的遜尼派集中在南部地區,讓遜尼派為主的地區實現自治,等於為沙特構築了一道抵抗什葉派的防線。
再往後,極端組織在伊拉克發展壯大,同樣可以歸結於教派鬥爭。
說得直接點,如果沒有什葉派與遜尼派的鬥爭,伊拉克的戰亂就不會持續十多年,也就不會為極端組織提供土壤。
可見,沙特王室根本不在乎伊拉克民眾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