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最強軍火之王> 第498章 根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98章 根源 (1 / 3)

驚喜歸驚喜,但是穆罕默德沒有喪失理智。

不可否認,華夏在現代化建設上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用“空前絕後”來形容也毫不過分。

空前嘛,自然不用多說。

從建國算起,也就七十來年,而從改革開放算起,才四十年出頭,這個擁有十四億人口的國家,就從貧窮落後的農業國成為了全球第一大工業國,在抗戰與內戰的廢墟上建起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在歷史上,肯定是絕無僅有。

說絕後,那也差不多。

至少從目前的全球局勢來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複製華夏創造的現代化奇蹟,連模仿都辦不到。

在人口規模上,跟華夏同級別的只有一個國家,也就是幾年之內就將在人口數量上超越華夏的印度。

只不過,要想真正的超越華夏,哪怕只是追上華夏,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別的不說,印度的文盲率高達百分之六十!

在接受了教育的另外百分之四十的印度人當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五接受了高等教育,其他的幾乎都只有小學文化,也就只是能夠看書讀報。

華夏呢?

在去年,華夏的大學招生規模達到了950萬,高等教育比例高達百分之四十!

即便另外的百分之六十,也接受了初中以上的教育,而且很多掌握了專業技能,具備成為熟練技術工人的能力。

其實,印度連語言與文字都沒有做到統一。

雖然印地語與英語為官方語言,但是大部分邦都有自己的民族語言,結果就是,印度的大部分學生得學習三門語言!

這不是在給自己找麻煩嗎?

花那麼多的時間學習語言,有多少時間用來學習數學、物理、生物、化學、歷史、地理等知識?

要知道,語言只是交流工具,對提高生產力沒有幫助。

說句不好聽的話,印度至今都沒有普及公共廁所!

一個連廁所都建不好的國家,憑什麼實現工業化與現代化?

用社會與歷史學家的話來說,印度與華夏的至少有兩千年。

為什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