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於每天發生3到4次戰鬥!
當然,這麼說有點誇張,準確的說應該是空中遭遇。
其中,大部分時候都只是遭遇,並沒有爆發戰鬥。
為什麼?
根本就沒有進入交戰距離,怎麼戰鬥?
雖然在地面戰場上,阿盟軍隊的表現不怎麼樣,甚至可以說非常糟糕,特別是阿聯酋與阿曼的地面部隊,不但沒有成為主力,還經常拖後腿,但是在空中戰場上,阿盟軍隊的表現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很簡單,空軍本來就是技術軍種。
要知道,沙特等土豪國家,有的是先進戰鬥機。
沙特皇家空軍的主力是EF2000與F15SA,前者是典型的空優戰鬥機,而後者也具有極強的空戰能力。
其他幾個阿盟國家也不差,都擁有第三代與三代半制空戰鬥機。
對面呢?
在獲得俄羅斯的援助之前,伊朗空軍的主力戰鬥機是十多架勉強還能飛行,基本上沒有作戰能力的F14A“波斯貓”,以及數十架更加老舊的F4與“幻影”F1,根本無法跟阿盟國家的空中力量相提並論。
即便在獲得俄羅斯的援助之後,伊朗空軍也處於絕對劣勢。
根據後來披露的訊息,俄羅斯當時向伊朗提供了30架Su30M,以及至少60架Su24與相同數量的Su25。
這裡面,只有30架Su30M能夠執行奪取制空權的任務。
30架不算少,可是跟沙特等阿盟國家擁有的先進戰鬥機相比,那就不算多了。
此外,Su30M也不是真正意義是的制空戰鬥機,而是多用途戰鬥機。
在俄羅斯空天軍裡面,制空戰鬥機是Su27SK與Su35。
顯然,前者天過落後,而後者又太少,因此俄羅斯能夠援助給伊朗,並且擔任制空任務的只有介於兩者之間的Su30M。
從作戰使用的角度來看,30架Su30M其實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