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伊拉克就那麼大個地方,而且在華夏出面干預之後,雙方不敢貿然襲擊油輪,也就只能把兵力用在伊拉克戰場上。
只是在伊拉克打一場低烈度的戰爭,30架Su30M是綽綽有餘。
問題是,伊朗缺乏一種至關重要的飛機,俄羅斯也無法提供。
什麼飛機?
預警機!
要知道,俄羅斯只有幾架在蘇聯時期研製的,老掉牙的A50預警機,而且這些預警機還能不能飛行都是個問題。
顯然,俄羅斯就算有心,也沒辦法為伊朗提供預警機。
相反,沙特有十多架E3C,而且狀態都還不錯。
讓Su30M在地面雷達的引導下去跟由E3C指揮的EF2000空戰?
顯然,幾乎沒有勝算。
正是如此,絕大部分時候,Su30M都是在伊朗領空活動,用火控雷達照射在伊拉克上空的阿盟戰鬥機,有機會就用中程空對空導彈發起偷襲,沒有機會就只能看著,而在遭到攻擊之後就立即轉向脫離戰鬥。
至於阿盟的戰鬥機,出於政治方面的考慮,只會攻擊進入伊拉克領空的伊朗戰鬥機。
結果就是,雙方經常在空中遭遇,用火控雷達相互照射,卻很少出現用導彈互射,甚至進行格鬥的場面。
這種局面,持續了差不多一個月。
在此期間,伊朗空軍損失了數十架戰鬥機,不過幾乎全是Su25之類的,執行前線轟炸任務的攻擊機。
在僵持了一個月之後,伊朗終於選擇了妥協。
其實,這也是最後期限。
在沙特等阿盟國家撤走地面部隊之後,華夏當局就明確表態,最多給伊朗一個月的時間來結束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
大限已到,伊朗理智的接受了華夏的撤軍停火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