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按照華夏海軍需求開發的FC31,能夠滿足海外使用者的需求嗎?
至少,除了美國海軍之外,沒有一家客戶購買了F35C,出口的主要是F35A,連F35B都找到了海外使用者。
毫無疑問,針對華夏海軍開發的FC31,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未必會好到哪裡去。
也許能夠找到幾家使用者,但是銷量不會太大。
當然,在海軍型的FC31的基礎上,開發一種專門用於出口的空軍型,不是做不到,而是代價太大。
要知道,F35C與F35A的相似性不到百分之六十。
可見,開發兩種型號的FC31,設計成本實在是太大了。
此外,由艦到陸的戰鬥機,真正做到暢銷的也就只有幾十年前的F4。
在此之後,F14僅有一個海外使用者,也就是巴列維時期的伊朗。
至於被美軍吹上天的F/A18系列,雖然找到了幾個買家,但是銷量很少,根本無法跟同時期的空軍戰鬥機相比。
此外,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
首先研製海軍艦載型的FC31,還是首先研製出口型的FC31?
顯然,必須得有個先後,或者說主次的問題。
只要存在被海軍採購的可能,那麼首先研製的就肯定是艦載型,然後在艦載型的基礎上發展出口型。
問題很明顯,即出口型FC31的研製工作肯定會大幅度延遲,也許要拖上十幾年。
等到十幾年之後,在FC31終於可以出口的時候,美國或許已經開始出售F22A,而華夏也會拿出J20。
到那時,還需要出口型的FC31嗎?
由此可見,拖累了FC31專案的,其實就是對海軍抱的希望。
現在,海軍把目光轉向了艦載型的J20,反到等於給FC31鬆綁了,讓FC31的研發團隊能夠全力以赴的向海外市場進軍。
更重要的是,FC31成為了一種較為單純的出口型戰鬥機。
之前,所有因為自用而存在的限制,現在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