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最強軍火之王> 第544章 均衡外交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44章 均衡外交 (1 / 3)

這420億美元的訂單,讓華夏的軍火商,準確說是造船企業嚐到了甜頭。

要知道,420億美元中,利潤至少佔到了一半,在扣除掉設計費與專利費之後,承擔建造工作的造船廠至少能夠賺到150億美元。

這是個什麼概念?

如果是建造民用船隻,哪怕是附加值較高的LNG,即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每一千載重噸的淨利潤在150萬到200萬美元之間,即建造一艘20萬立方米的VLNG,造船廠的利潤也就只有3000萬到3500萬美元。

要建造500艘VLNG,才能賺到150億美元。

全球總共有多少VLNG,或者說總共需要多少VLNG?

在最繁忙的中東到遠東航線上,總共也就只有不到100艘VLNG,而全球在營的VLNG還不到300艘!

按照VLNG的年均訂單,需要大概30年才能完成500艘的建造合同。

建造沙特訂購的那些戰艦呢?

顯然,以華夏造船廠的能力,最多也就5年。

即便不考慮投入的人力,以及耗費的資源,建造戰艦的利潤率也是民用船隻的數十倍。

當然,把人力成本這些算上的話,那就是上百倍了。

其實,從單位造價就更能看出戰艦的利潤有多麼驚人。

一艘052E的標準排水量只有7800噸,造船廠的出售價格為30億美元,扣除掉各種費用,利潤在10億美元左右,即每一噸能帶來大約13萬美元的利潤,而VLNG每一噸的利潤在1000美元左右。

也就是說,以噸位為準,戰艦的利潤是民用船隻的100多倍。

顯然,這也正是歐美各國拼了命的想出口戰艦的關鍵所在。

要知道,像英國、法國與德國這些國家,早就不再建造民用船隻了,卻一直在向其他國家出口戰艦。

即便是美國,也一直在以技術輸出的方式從戰艦市場上獲取鉅額利潤。

別的不說,只是一套宙斯盾系統的售價就高達數億美元。

當然,嚐到甜頭的不止是造船廠。

當年,沙特還跟華夏簽署了一份意向合同,從華夏採購8架KJ4000大型預警機,以及12架KJ900中型預警機。

這20架飛機,在意向合同中的總價值高達80億美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