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巴軍突擊部隊已經殺到了查謨城外。
一個白天,這支裝甲部隊就突擊了差不多100千米。
這個速度,足夠讓印軍感到震驚了。
當然,這支裝甲部隊也足夠強大。
雖然在查謨,還有一個印軍的裝甲旅,但是該旅的主戰裝備依然是T72M1,而且狀態非常糟糕。
其實,下午被殲滅的那個印軍裝甲營就來自該旅。
面對巴基斯坦陸軍的王牌部隊,印軍裝甲部隊連出城作戰的勇氣都沒有。
當時,印軍裝甲部隊直接退入了城區,而且把坦克分散部署,似乎利用坦克在城市裡跟巴軍作戰。
打到這個時候,巴軍的意圖已經是再明顯不過了。
有趣的是,印軍總參謀部依然頑固的認為,巴軍的目的是斯利那加,在查謨方向上的進攻依然是佯攻。
此外,一些印軍將領仍然認為,應該加強在拉合爾方向上的兵力投入,透過強攻拉合爾來迫使巴基斯坦陸軍調整部署,畢竟跟查謨相比,拉合爾更加重要,巴基斯坦不可能為了查謨就放棄拉合爾。
很難置信吧。
只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印軍還有什麼辦法可選?
裝甲兵的主力在拉合爾方向上,剩下的全都在新德里附近。
部署在查謨與斯利那加的,其實都是山地部隊,也就是步兵部隊,而糟糕的交通條件限制了印軍的戰場機動能力,讓印軍很難迅速調整防禦部署,也就不可能在大範圍內調動作戰部隊。
馳援查謨?
關鍵是得有兵可派。
此外,在印軍看來,巴軍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雖然從傑赫勒姆出發的巴軍推進到了查謨郊外,但是這支巴軍的後勤補給,全都得依靠印度的邊境公路,而這條為了邊防軍修建的公路非常糟糕,不但路面狹窄,而且很多路段沒有鋪設路面。
一條鄉村公路一般的低等級公路,能夠支撐起數個旅的作戰消耗?
如果不能,那麼巴軍就會在某個時候主動退卻。
畢竟,裝甲部隊的戰鬥消耗非常巨大,對補給的依賴非常大,如果後勤跟不上,裝甲部隊就無法作戰。
相反,在拉合爾方向上,進攻的印軍的處境就好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