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不怪,仙師儘管講來!”
常持滿得了回應,當下不緊不慢的講起來。
原來這事還得從葉淨能於長安城劍斬狐妖救少女說起,葉淨能自從那件事以後,無論百官還是百姓,無不是將他傳的沸沸揚揚神乎其神,都說他是天上神仙下凡,世上就沒有他辦不到的事。
沒想到這件事也不知如何,竟傳到了當今皇后娘娘耳中,或是從小廝丫鬟那聽來的野風,或是自己孃家心腹傳來密信,總之皇后娘娘知道了葉淨能的本領,她雖然看似地位崇高不可攀,榮華富貴到了極點,可惜天不作美,人無完人。
原來就在李隆基還是臨淄王的時候,年僅九歲尚未及笄的王皇后就被則天女皇選中,許給了自己的皇孫李隆基。王皇后本名王有榮,出身於數百年名門望族太原王氏,先祖是南北朝名將王神念,父親王仁皎官至太僕卿,封祁國公。哥哥王守一跟李隆基交情深厚,在李隆基逆風翻盤的路上立下了不少功勞。
而王有容自己雖然生的是女兒身,但她為人聰慧、生性果敢,很有大局觀,先祖祖父父親的英明睿智都繼承到了她的身上。李隆基從女皇時苟且偷生到韋皇后時嶄露頭角,再從太平公主時的舉步維艱到最終的執掌大權榮登大寶,崛起之路上,這位王妃沒少為他出謀劃策,完美的演繹了什麼叫做“賢內助。
那時候唐中宗李顯剛被自己的老婆閨女下藥毒死,朝堂上震盪不安,皇后韋氏擁立幼小重茂太子,她和女兒安樂公主臨朝稱制,並準備效仿婆母武則天做女皇帝。她勾結了大批朝堂官員,並且暗中扶持自己孃家的勢力,將皇宮裡的禁軍首領全換成了自家兄弟,眼看著就要再行武則天之事,李唐男兒又要被另外一個女人摁上了砧板。
值此危急關頭,遠在潞州的李隆基和親信們秘密籌劃起事,枕邊人王有榮在幕後也幫助李隆基謀劃討逆事宜,並鼓勵他果斷舉兵,韋氏一黨就這樣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鏟除。之後,王有榮又利用孃家的深厚實力,幫助已經稱帝的李隆基剷除她們那野心巨大的親姑母太平公主一黨,努力地幫自家郎君穩固住了皇位。雖然在整個朝堂爭鬥過程中,王妃的功勞未必有劉幽求王毛仲等人那麼大,但李隆基之所以能平定內亂、奪得帝位,髮妻王有榮絕對有著不小的功勞。也正因如此,唐玄宗對這位患難與共的髮妻王有榮很是信賴,並在登基後不久,便冊立她為皇后,從此二人齊心,一個主內一個主外,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牢靠的基礎,李隆基立志要當唐太宗,王皇后自己也做好了成為長孫皇后那般人物的準備。
可惜就是這般完美的一國皇母,風光無限的背後,卻充滿了難以言說的痛苦和憂愁,也不知是天生如此還是後天有損,總之皇帝皇后夫妻幾十年了,感情也算和睦融洽,可這位王皇后卻是從未生下過一兒半女。要知道宮門深似海,多少人期盼著能母憑子貴魚躍龍門,雖然她是正王妃,後來更是貴為一國皇后,與皇帝也是伉儷情深,可再深的感情也需要子女來維繫,別說天家無情,就是普通百姓,生不出孩子對於一個女人也是天大的災難。更何況皇帝身邊女人無數,更有個妖精一般的武婕妤,年輕嬌媚,整天惹得王皇后急火攻心,別說叫她生孩子了,十天半個月連皇帝面都見不上。那天突然聽聞坊間出現葉淨能如此神異一人,當下她便起了心思,看能不能有個什麼好法子,好請動那位高人出手。
之後,皇后娘娘好不容易把皇帝請到了自己的宮中,先是夫妻多時不見,纏綿恩愛了一番。瞅著皇帝興致尚好,皇后便對皇帝說道:
“妾近日聽聞有一葉淨能法術通神,妾欲求子,不敢不奏,還請陛下體諒。”
皇帝看著身邊這位相伴將近一生的妻子,也是感慨良多。是啊,在昔年那些無比煎熬、殺機四伏的歲月裡,陪伴自己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那個小丫頭如今也是三十多歲的婦人了,這些年真是苦了她了。再加上那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她得承受多大的煎熬啊!雖然她撫養著自己與楊貴嬪所生的兒子李亨,可那到底不如自己親身的好啊!想到這裡,他難得的撫摸著自己髮妻的臉龐,看著這位眼角生紋的賢良女子,語調溫柔的說道:
“菱兒,三郎對你不住,這些年苦了你了,我這便差人去請葉淨能,你且等我!”
說完這話,他捧起美人臉,在她額頭深深親吻。
此刻那位母儀天下,品行端正,待人寬厚的皇后娘娘,重新變回了一位深深眷戀著自家郎君的小女人,他吻著她,她愛著他。她還是一如往常的通情達理,沒有如一般婦人的得隴望蜀,她很懂事的擦去眼角的淚水,笑看著自己的男人離去,懂事的讓人心碎。
皇帝很快就詔請到了葉淨能,二人彼此客套一番,皇帝便忍不住問道:
“朕未登極之日,即有皇后,及至登極已來,全無子息。天師緇流,為朕求一子,在其國計。朕與皇后,不敢有負天師!”
說完這話,皇帝竟然起身行了個大禮,葉淨能也被皇帝此舉嚇了一跳,好傢伙,這是要我老命啊!幸虧此刻沒有外人在場,皇帝的態度又這般誠懇,看來自己不出手都不行了!
葉淨能起身,一邊回禮,一邊誠實的奏報:
“稟陛下,男女蓋緣宿運,淨能何以求之?”
皇帝聽了這話,愣了一會,心慢慢涼了半截,可他仍不死心,繼續追問道:
“莫非天師亦無法?”
葉淨能微微搖頭,也不回話,而是自懷中取出黃紙符籙一張,一手捏符,一手掐訣,心裡默唸咒法。皇帝看見葉淨能開始施法,退後兩步,害怕影響到葉淨能。葉淨能作了一會法,他將書符往前微微一伸,看著皇帝說道:
“陛下,淨能借用此符行法,乃問天曹,牒地府,需要陛下呼氣於上,所問之事便有天覆。”
皇帝聽了葉淨能這話,再看看那張乾乾淨淨的符籙,雖然心裡懷疑,可還是對著那張符籙吹了一口氣。皇帝吹完氣,葉淨能便將符籙朝向正西方位,另一手法訣一指,那張符籙便無風自飛,飄向了空中,飛過三尺後,那符籙當時化為一黃色神將,大小如雀,一抬腳便乃昇天。
皇帝被葉淨能的本領又震住了,他看著空空如也的天,心裡又緊張又興奮。葉淨能沒有看皇帝,他半眯著眼,手訣不時動一下,敕令著那個小神將執書符先上天叩問,又牒問地府。須臾天曹地府同報,葉淨能收到訊息,睜開眼睛,開啟手掌,伸到半空,不一會先前那張符籙憑空落下,不偏不倚正好落在他的手心。葉淨能也不去拿,而是轉身獻到皇帝面前,皇帝穩穩心神,伸手拿過那張符籙,展開一看,先前還是乾乾淨淨的符籙,此刻卻是上書八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