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是長安城裡那座汝陽王府。
話說那酒甕常持滿給逍遙王講得這個故事叫做【千日酒】,出自《搜神記》卷十九,是一本不算很正經的正經書。
說不正經是因為這本書在普通人看來太過光怪陸離雲山霧罩,純粹是作者瞎編亂造杜撰出來的。可為何又說這是本正經書呢?原來此書的作者乃是晉朝時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幹寶,人家可是正經負責撰寫國史《晉紀》的當世大儒,可是一個嚴謹起家的大學問人,所以很多人又疑惑這是一本正經書。
常持滿作為內行,當然知道那書裡寫的不全是鬼話,汝陽王也曾讀過那書,以前只當傳說故事來看,直到今天見了常持滿的神通變化,他自然也明白那書中事多半為真,要不然常持滿也不會無緣無故給自己講這個故事。
汝陽王在聽完了那個千日酒的故事後,確實沉默了起來,他是個聰明人,常持滿藉故事點訣竅,汝陽王也是心領神會。只見他停了踱步,一隻手拄著那甕邊,一隻手摸著自己漂亮的鬢須,陷入了沉思。
莫非這甕中酒,自己當真喝不得?
想通了這一點,汝陽王只好自己勸自己,真是可惜了那千年佳釀啊!只聽他緩緩吟了一句詩:
“願逢千日醉,得緩百年憂!”
是啊,劉希夷的這一句詩文此刻正是汝陽王的心情感慨,如果真有那可醉千日的美酒,能解了自己的百年鬱結,想來也是極好的吧。
常持滿從汝陽王的感慨中也聽出了他的放棄,本來只是貪戀佳釀,最後卻牽動自身心底的鬱結之氣,哎,也是個不得逍遙的可憐人啊!當下他心有所動,回想著汝陽王對自己的推崇禮遇之恩,便動了惻隱之心。
只聽那甕身又傳來常持滿的傳音:
“其實王爺不必如此傷神,貧道這甕中酒雖然霸道,卻也有法飲之!”
乍聞此言,汝陽王呆了一下,立馬跳起來,興奮的問道:
“常仙師此言何意?莫非真的有法?”
常持滿也不賣關子了,既然心裡已經決定了賜酒,便索性乾脆起來。只見他出言讓汝陽王站遠些,再命人拿一支玉瓶來,他要施法取酒。
汝陽王依言遠離了那酒甕,再親自從私藏的寶器裡取來一個上品羊脂玉瓶,那玉瓶白潤溫和,玲瓏窈窕。汝陽王舉著那一掌大小的玉瓶,問常持滿可行否?常持滿用神識看著那玉瓶,只見那玉瓶瑩瑩發出淡光,確是個蘊含天地之氣的上等寶玉,心裡一邊暗歎生在帝王家就是好,好寶貝果然多,一邊回答著:
“此玉瓶甚好,王爺且將它放於地上,貧道這便施法取酒!”
汝陽王高興壞了,他眼珠子瞪得老大,發著紅光看著那酒甕。常持滿操控本體,化出一雙無形大手,將那玉瓶攝到半空,在瓶身先附上一張水形符籙,保證此玉瓶足夠堅固,能夠裹挾的住本體之酒的霸道之力。做完這些,他又施法將本體酒甕搖晃,那甕中酒開始出現漩渦,慢慢的卷出如髮絲一般的酒線,那酒線越升越高,最後朝著那玉瓶口中鑽入,一個呼吸兩個呼吸,等到第七個呼吸完後,那酒線便斷開了,甕中漩渦慢慢平復,玉瓶中已裝了七滴神酒。常持滿再凌空書了一符,將瓶口封住,保證那瓶中酒不會外洩,更不會被人強力破開。
常持滿做完這些事,便將那玉瓶凌空送入汝陽王之手,不等汝陽王開口詢問,憑空起了一團水霧,將酒甕圍攏的嚴嚴實實,等水霧散去,酒甕已經不見,面前站著的已經變回了那個矮胖道人。
汝陽王看著重新幻化成人形的常持滿,激動不已,一隻手緊緊攥著那玉瓶,一隻手已經急忙忙去拉常持滿。常持滿這次沒有躲,他笑盈盈看著眼前這個高大魁梧神情激動的汝陽王,看著他手足無措的模樣不禁想笑,如此赤子之心,也不枉他舍了自己的精血本源相贈。常持滿不忍汝陽王繼續窘迫下去,開口說道:
“實不相瞞,此酒並非凡品,乃是貧道千年來修行煉化出來的天地本源,俗骨凡胎,別說一杯,就是一滴也是受用不起,飲之必要爆體而亡。今日也是與王爺有緣,貧道便取些相贈,王爺莫要怪責貧道先前的吝嗇!”
話終於還是常持滿自己點透了,汝陽王這才知道其中因由,要知道本源這種東西,屬於先天之物,若是舍了,便極難找補回來,他不由得更是有些懊悔自己的蠻橫,逼得常持滿騎虎難下,舍了自己的本源。他正待告罪,常持滿已經笑著打斷:
“王爺也不必如此為難,酒是貧道情願相贈,王爺男兒本色,貧道是極欽佩的,今日此間種種,也是運勢到此,你我皆是應運而生,大可不必做此女兒狀。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不知王爺可願再陪貧道飲上三百杯!”
話說到這個時候,汝陽王再低頭去看那矮胖道人,只覺得對方氣度已有萬仞之高。他低下頭,他仰著頭,兩人對視了很久,汝陽王退後三步,整理好衣冠,雙手抱拳,朝著常持滿深深一揖,行了個標準的弟子禮,嘴裡朗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