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之後,子嬰把竹簡卷好讓下屬捆紮,用封泥固封。
他專門叮囑傳信的人,讓武關的主將和兩個副將共同閱覽。
此時,函谷關城牆上,戰鬥正在激烈進行著。
十六、十七、十八日三天,是楚軍在攻城,今天換成是趙軍攻城。
子嬰在處理完公文後,登上城牆督戰。
今天,指揮趙軍攻城的武將,旗幟上有個“陳”字。
子嬰估計,很有可能是陳餘。
上次趙軍攻城,旗幟上是“李”字,很有可能是李左車。
趙軍的攻城器械雖然比楚軍略差一些,但有部分趙軍比楚軍更悍不畏死,秦軍的守城作戰也並不輕鬆。
在函谷關秦軍全力抵抗下,趙軍無功而返,留下數千具屍體。
晚上,趙營。
趙歇和重要臣子們在帥帳裡,大家都頗為鬱悶。
趙歇道:“攻城兩日,折損過萬人,函谷關還是固若金湯,再這樣打下去,就算把趙軍全部士兵填上,也拿不下函谷關。”
丞相張耳道:“楚軍折損更多,項羽或許也為此苦惱,不如向他提議,暫停攻城,等北上的李左車、鍾離昧訊息再做打算。”
趙歇沒有意見,也只好如此了。
第二天一早,趙歇來到楚營,見到了項羽。
此時,項羽正鬱悶著,連日來的攻城,折損了數萬人,卻無法撼動函谷關。
趙歇向項羽提出相關建議。
范增同意這個建議,項羽雖然咬牙切齒,恨不得立即攻下函谷關,但函谷關久攻不下,最終還是同意暫停攻城。
十月二十這天,秦軍跟往常一樣,做好迎戰的準備,而楚軍卻沒有來。
子嬰樂於見到這樣,時間對他有利。
————————
函谷關以西約一百里處。
原本由北向南流的黃河,在這裡拐了一個彎,改為向東流。
這裡有個渡口,名為風陵渡。
渡口南岸乃是秦地,渡口北岸乃是原魏國國土。
鉅鹿之戰失敗、章邯向項羽投降後,秦國很快失去了對武關、函谷關以東,以及黃河對岸的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