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陵渡以北土地,成為了重新復國後的魏國國土。
在風陵渡以南不遠便是陰晉,幾百年前,魏國和秦國曾經爆發過大戰,史上稱為陰晉之戰。
這天,被調派來這裡修築工事的刑徒們,和部分秦兵一道,跟往常一樣勞作著。
在風陵渡屬於秦地這一邊,在渡口岸上修築堅固的牆體,牆體從渡口開始向兩邊延伸,已經修築了三千多米長,牆體高度為函谷關七成,每個一段距離都建造一座高度更高的瞭望塔,既可以觀察對岸情況,要是有敵軍渡河,還可以居高臨下用弓弩射擊。
從牆體五分之四高度以上到牆體頂部,佈滿了鋒利的刺。
在牆體背後,配備一定數量的投石車,萬一有敵軍渡河,可以拋投石彈進行打擊。
在牆體前方,是滔滔的黃河水,河水與牆體之間,只有極小位置可讓人立足,別說秦軍絕對不允許敵軍渡河,就算真有敵軍能在晚上偷渡過來,在沒有云梯之類攻城器械得情況下,那牆體上的刺,根本無法讓人攀登上牆。
這是子嬰想出來的傑作,尉繚覺得很好,命人火速實施。
午時,秦軍吹響了號角,忙碌中的刑徒門停下手來,所有秦軍都拿起武器,做好戰鬥準備,在瞭望塔上的秦兵們,密切注視著風陵渡對岸情況。
————————
風陵渡北岸,數萬軍隊集結在此。
這支軍隊,以楚軍和趙軍為主,有少量的魏軍。
鍾離昧、李左車率軍北上渡河後,在當地魏軍的帶路下,首先來到了距離最近的風陵渡。
望著對岸秦軍的防禦建築,望著滔滔黃河水,成為了無法逾越的鴻溝,李左車心中在深深嘆息著。
看來,是秦王或尉繚,早就意識到黃河防線的重要性,及早加築防線。
風陵渡是這樣,蒲津渡和龍門渡,很有可能同樣如此。
看來,要攻入關中,要找捷徑太難了。唯有不惜犧牲,正面突破,才有滅亡暴秦的可能。
鍾離昧很是鬱悶,韓信預測成功率頂多只有五成,果不其然,對岸秦軍如此加固防線,無論是渡船作戰還是夜間偷渡,都沒有突破的可能性。
李左車嘆息道:“鍾離將軍,龍門渡和蒲津渡十有八九也是如此,滅秦不易啊!”
鍾離昧道:“秦國只是垂死掙扎,有上將軍在,定能滅秦。”
秦國已日薄西山,就算滅秦出現困難,有項羽這樣的統帥,有數十萬強大楚隊,他不信滅不了秦國。
鍾離昧做出決定,讓李左車跟他分開,由他率軍趕往蒲津渡,由李左車趕往更遠的龍門渡。
另外,他再派快馬向項羽報告風在陵渡情況。
————————
兩天後,項羽接到了鍾離昧的報告。
“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