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後,楚軍停止了遠端攻擊,攻城部隊已接近城牆。
城牆上的秦兵們站起,部署在各個凹槽位置,矛兵、戟兵、弓弩兵相互搭配,做好攻擊準備。
不遠處的楚軍,士兵們爬上雲梯頂部,矛兵、弓箭兵做好攻擊準備,戟兵做好衝入城牆的準備。
在雲梯背後,是密密麻麻的楚兵,只要雲梯頂部計程車兵倒下,後面的人便會迅速攀爬上雲梯投入作戰。
楚兵進入四丈範圍內了,楚軍弩兵放箭,射殺雲梯頂部的楚兵。
一輪射擊,楚兵有數百人中箭。
楚兵也反擊了,向城牆上的秦兵放箭。
秦軍也有人中箭了。
雲梯再繼續前進著,距離城牆只有兩丈了。
早已做好準備的秦軍矛兵們,手中長矛刺出,有不少楚兵被刺中。
楚兵同樣發動攻擊,長矛刺向在凹槽位置的秦兵。
長矛、弓箭的相互對戰,互有死傷。
秦軍可同時投入攻擊的人數多,而云梯背後下方的楚軍就算人數再多,也無法參與攻擊,秦軍佔據了一定的優勢。
在這種特殊的攻城戰中,滾油、火攻自然無法使用,敵軍雲梯高度跟城牆相當,雙方在相同高度作戰,石頭、滾木、狼牙拍等守城利器,在這種情況下基本起不到作用。
就是因為這樣,項羽專門這時候來攻城。
雲梯頂部的楚兵,不斷有人喪生掉落。
在雲梯後面,源源不斷有楚兵透過梯子爬上頂部投入作戰。
當楚軍中的長矛兵、弓箭兵擊中凹槽中的秦兵時,旁邊雲梯頂部的楚兵趁機向凹槽衝去。
楚兵要從凹槽衝入城牆並非易事,當凹槽最前面的秦兵倒下時,立即有秦兵補上位置。
不少楚兵衝到一半時,就被及時補上秦兵用長矛刺死。
函谷關一千八百米城牆上,約三百架雲梯貼著城牆,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廝殺,楚軍用密集的人海戰術發動猛攻,只要城牆有任何位置被突破,函谷關就岌岌可危了。
孟通、李必、桓斌等武將們,在函谷關上指揮著戰鬥。
李必發現,這次攻城的楚兵,比上次又有所變化。
楚兵上半身仍然是隻戴甲片,光著雙臂。雨天被雨淋,為了減少一副重量,不穿甲片裡面的衣服,這是正常措施。
而在雨天情況下,腳底有可能打滑,雲梯頂部的木板特意弄得比較粗糙,減少打滑機率。
而剛從背後梯子爬上雲梯頂部的楚兵,手中是沒有武器的,是爬上來之後,再接過從下面遞上來的武器。
李必又再仔細觀察,終於發現,雲梯內部分為四層,是每層士兵逐個把武器傳遞上去的,當楚兵爬上雲梯後,立即能接過武器投入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