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他把個本子取來,將其放在桌面上。
在前來這裡之前,子嬰已事先把炒鋼法的技術原理,把自身能夠想出來的,詳細寫在本子上。
“三位請過目。”
尉繚把本子拿起,開啟來閱覽,尉羽和鄒棠一同看著內容。
竟能想出如此之法,三人震驚了!
尤其是鄒棠,他作為冶煉行業的高階技術人員,更是看出技術的先進性,更是為之激動。
大王想出這種炒鋼法,真是天才;能把炒鋼法告之自己,證明大王對自己的信任。
看完之後,尉繚把本子合上,重新放回桌面上。
子嬰向鄒棠道:“能否按照此方法,把鐵煉成鋼?”
興奮中的鄒棠朗聲道:“稟大王,臣有信心可做好。但需要時間,快則一年左右,慢則三年。”
這種事情急不來,必須要根據理論開展試驗,剛開始試驗或許跟質量要求差距很大,在不斷試驗中改進製造工藝,最終把這種技術掌握。
在進行技術定型後,再把製造流程、產品質量進行標準化,最後才能投入批次生產。
這是新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
子嬰道:“寡人願意等,也等得起,只要你能做好,便是大功一件,寡人定會重重賞賜。此外,炒鋼法技術需要保密,若技術外洩,寡人讓廷尉府拿你問罪。”
比鍊鐵更先進的炒鋼法,臣子們都深知保密的重要性。
鄒棠當即跪下,說道:“請大王放心,臣定會做好!”
尉繚和尉羽也表示,絕對不會把剛才本子上看到的告之任何人。
子嬰把本子給了鄒棠。
下午,工匠們開飯了。
這間兵工廠,是秦國最重要兵工廠之一,這裡工匠們吃的伙食標準,相當於軍隊中一級爵位“公士”。
只要不殘疾的普通男人,都有從軍的義務。
而掌握冶煉技術的工匠,比普通男人更為難得,價值更高。
秦國重視技術革新,重視技術工人,提倡工匠精神,子嬰不會虧待有技術又兢兢業業的工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