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秦五百年> 第87章 刺殺行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7章 刺殺行動 (3 / 5)

左大都尉沮渠託用鄙視的目光看向呼延錄,冷冷地說道:“是你無能,才被秦軍打得這麼慘。我們匈奴需要的東西,直接出兵去搶,要我們拿出東西來交換,那是恥辱!”

右都骨侯納合臺道:“說得對,不需要用馬跟趙國交換。”

左大當戶兀突枯道:“區區秦國,不用懼怕,用不著跟趙國聯手。”

匈奴現場的官員們,大多數是這種意見:不需聯手趙國,匈奴對付秦國綽綽有餘;不能答應跟趙國用馬交換物資。

冒頓頭腦還算有些精明,他當然知道,要是被秦國重新統一整個南方,對匈奴威脅實在很大,但他不認為秦國還能重新滅六國。

萬一秦國真的能力壓其他六個國家,冒頓絕對不會坐視不理。

對於趙國提出的用物資交換馬匹,從理性上來說,冒頓覺得是不錯的選擇;從感性上來說,冒頓不太願意去答應。

正如臣子們所說,匈奴要用馬匹跟別人交換物資,那是恥辱。

一個時辰後,蒯徹再次進入單于帳篷。

冒頓大聲道:“我們匈奴良馬是很多,一個匈奴人能分好幾匹。但是,良馬雖然多,沒有一匹是多餘的。匈奴只有搶別人的東西,從來不會用自己的東西跟別人交換。”

在冒頓說話的時候,蒯徹感受到了冒頓那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霸氣。

當冒頓的話被翻譯過來時,蒯徹並沒有多大失望。

第一次出使匈奴,原本預計成功率不會超過五成。

匈奴兵鋒正盛,不可一世,如果派兵侵犯趙國,趙國必須能扛住攻勢,讓匈奴人佔不了便宜,折損人馬又撈不到好處,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出使匈奴,成功率才會高。

按照趙國的戰略,儘可能爭取跟匈奴講和,就可以集中力量對付秦國。

在戰國時期,趙國既要防範北邊的匈奴,同時又要抗衡秦國,名將李牧就是長期鎮守北方,抵抗匈奴,導致兵力分散。

面對如此咄咄逼人的態度,蒯徹絲毫不懼,不卑不亢道:“趙國希望聯合匈奴,是因為對雙方有利,並不是乞求,如果匈奴敢派兵侵犯趙國,趙國一定奉陪到底。”

說完之後,蒯徹轉身離開。

蒯徹離去後,匈奴大臣們紛紛發言,說要教訓一下趙國,紛紛請戰出兵。

不過,冒頓沒有當場答應,他今年西征獲得巨大成功,繳獲了無數戰利品,物資豐富,今年的作戰任務已經完成,讓士兵們好好歇息,做好迎接冬天的準備。

至於是否要教訓趙國,等明年再說。

蒯徹回到邯鄲後,首先前往丞相府,向張耳報告出使匈奴經過。

張耳再向趙王報告此事。

在以往,匈奴人時常侵擾趙國邊境,李牧長期鎮守北方。

這次匈奴拒絕了合作,沒能化敵為友,那隨時都有可能侵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