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珍說道:“周夢臣也來。”
這個老者不是別人,正是劉老尚書。他看了一眼周夢臣,說道:“既然有客來了,扶我起來。”
劉老尚書言語之中,有一種不容拒絕的的語氣,那個少年只能與李雲珍一起,將他從床上攙扶到一邊的書桌上坐定。
劉老尚書坐下之後,問道:“周飛熊,我聽聞你下鄉去研究我當初提出的問題?對嗎?”
周夢臣看了一眼李雲珍。他所做所為,雖然沒有瞞人的地方,但也沒有保密。不過這老者與周夢臣的關係並不親近,想來是李雲珍告訴他的。
他對老者語氣有些不舒服,有一種長輩質問的感覺。只是看在李雲珍的面子上,也覺得這老人家年紀大了。尊老愛幼從來是傳統美德,他心中雖然有些不舒服,但是依然畢恭畢敬的說道:“上一次聽了老先生一番話,在下徹夜苦思,不得要領。有些問題單單憑藉空想,是想不出一個所以然的,故而這才回鄉一趟,親自試試,才發現老先生所言,正是金玉良言。”
劉老尚書微微捻鬚說道:“有什麼心得體會,說來聽聽?”
聽起來,就好像是老師問學生一般。
不過,周夢臣開啟了話匣子,也就沒有那麼在意了。
他在周家村之中,有很多體悟。正沒有與人說。他這些話與周大壯,程大位,乃至於周家村的人聽,他們估計也聽不懂,雙方的思維都不在一個頻率上,或許唯一能聽懂的,就是自己的弟子,程大位。
但是程大位畢竟年紀小,不能給周夢臣太多有效的反饋。
周夢臣本來想去拜訪張叔大,兩人好好商討一下,張叔大對這個話題,定然是很感興趣的,而且張叔大博覽群書,學識見識都不錯,定然能給周夢臣很多靈感。此刻想來,這個老者也不錯。
畢竟,從之前的隻言片語之中,可以看出來,這個老者也是一個行家。或許能給周夢臣完全不同的思考。
周夢臣長嘆一聲,說道:“我在鄉下最大的感悟就是,其實鄉下最需要並不是什麼高科技,而是將最普通的水車普及下去。”
劉老尚書聽到“高科技”這三個字,眉頭微微一皺,他不大明白,卻沒有細問。反正聯絡上下文的意思,這三個字的意思猜都能猜出來。並不影響兩人之間的談話。
周夢臣是有感而發,並沒有多在意,只當眼前的是一個普通的老頭,最多是在水利上有所建樹的老頭而已,毫無心理負擔的繼續說道:“先人開溝壑而灌溉,估計是以神農氏為始,而用水車水排,是東漢就已經成熟的技術,可是我在周家村看到的,卻是一塌糊塗水利,也沒有什麼水車什麼的。全部是靠天收。實在是”
周夢臣輕輕搖頭。
正如周夢臣說的。
周夢臣在周家村這一段時間之內,雖然大多數時間都在周家村忙著,但也抽時間去周圍幾個村子看過。發現周家村並不是一個例。
這些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甚至可以說幾千人年,先人們都寫入書籍之中的技術,很多都沒有得到應用。
這固然是湖廣這些地方,澇多旱少。
但也說明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