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於三分之名,可不是三國。
而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在揚州的三分。而且三分書院,更是將揚州有名的建築,三分樓納入其中。三分樓又叫三分明月樓。
可見揚州人的自傲。人家說二分無賴在揚州。揚州人非要建三分明月樓。說明,天下三分明月夜,三分無賴在揚州。而三分明月樓。更不會孤零零的。
而是在一座小湖邊上,周圍亭臺樓閣綿延無盡。
可謂是花園式書院。
如此一來,氣學在江北也有了一分根基。
就如此,一番狼狽之後。揚州城之中的新秩序也漸漸形成了。
周夢臣也不可能長久在揚州,他準備回南京坐鎮,畢竟他將整頓軍備的事情,完全交給李遂,自己也不是很放心的。但是臨行之際。
他帶著林潤做了最後一件事情。
就是巡視鹽場。
第一座鹽場,選擇的地方是周夢臣比較熟悉的地方,也就是鹽港。
這個鹽港就是當初,大破倭寇的地方。
只是此刻已經沒有一點點戰鬥的痕跡了,唯有長得幾十裡的荒草,依然讓人有一種走在聊齋片場的感覺。
不過,周夢臣身邊護衛從來沒有少過,千餘騎兵護衛,沿著數年前大軍開出的道路前進,雖然大軍從這裡面穿行已經數年之前的事情。但是當年的道路依然留下來不少。
畢竟大軍行軍開闢出來的道路,很多時候都是原始的道路的鼻祖。
最明顯的就是雲滇之間的道路,他們的大路,幾乎就是當年明軍進入雲南的行軍道路。
大軍走過之後,也有百姓來往。漸漸的就成為一條路了。
周夢臣挖了一把土,輕輕的鬆開。用指頭沾了一些,用舌頭舔舔,然後吐掉,說道:“這裡的土地,鹽鹼已經不多了。其實可以開荒種地了。”
林潤說道:“大人的意思我明白。在所有鹽場都從煮鹽法改為曬鹽法之後,這裡所有的草蕩,我都會交給地方上。解除禁令,讓百姓開墾。按朝廷之法,三年不繳納賦稅。”
周夢臣心中搖搖頭。暗道:“到底是剛剛從上面下來,根本不懂世情。”
大明開荒政策,從來是一樣的。那就是三年不交稅,三年之後,只要在朝廷登基了這荒地都是歸個人了。但是奈何這政策早就敗壞之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