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天熱,齊家沒有在花廳待客。
油車駛到園子口停下,齊家女眷忙迎上前問候,老老少少彼此見了禮,老夫人領著她們穿過不遠處的水榭,進了敞廳。
敞廳由四根大柱子撐起,四面牆壁用了可以活動的軟折木簾代替,晚上可以放下來,在底下固定住,白天捲起,只留著一層淡綠色的紗幕,隔開蚊蟲。
裡面擺著許多張特製的軟榻,桌上放著許多糕點果盤,棋盤花瓶等物品。
胡氏扶著老夫人坐下,目光流轉,笑嘻嘻地誇道,“每回來侯府,我都覺得眼睛不夠看,看哪哪兒都覺得耳目一新,府上不光風水好,老夫人也會調教人,您老別小氣,快說出來讓我們這些笨人取取經吧!”
逗的一眾夫人小姐都笑起來。
胡氏丈夫乃太原府守備,是齊家大老爺陣營的心腹。
因常來往,老夫人並李氏對她都很熟悉,這會兒聽她逗趣,自是要歪纏幾句。
說笑完了,老夫人讓人將戲單子傳給眾人,推辭一番,最後由一個比老夫人年歲還高些的婦人點了一出,《邯鄲記》。
水榭一側是搭了棚子的戲臺,臺上放了張矮榻,兩邊放著蒲團,它不遠處一個衣衫襤褸的男人頭頂破碗,盤膝而坐。
沒有想象中的鼓鑼梆子猛敲,先是一陣組合清樂打頭,接著三個打扮怪異的男女從幕布後面蹦了出來,這是要先來一段日常熟事,輕鬆幽默,為的是把客人情緒帶動起來。
聲音傳的很遠,蕭善在廚房也聽得清楚,就是聽不太清詞,但不妨礙她聽的起興,調調挺有意思的。
至少不是傀儡戲,舞蹈之類的節目,那些得用看得。
一陣鳥鳴聲後進入了正戲,聽著聽著時間就過去了。
直到大夫人派了人來傳話,準備上菜。
一聽要上菜了,蕭善立刻精神抖擻。其他人準備的多是燉煮菜,此時已熟,光等著盛出來裝盤。
蕭善先做“詩禮銀杏”,先前把肥肉焯一邊水,另起鍋熬豬油,看著顏色差不多了,不能太焦,往裡面扔了幾片姜,幾顆蔥段,熬好的豬油過濾乾淨,此時已凝結成白玉膏。
此時沒有白糖,糖霜指的其實是糖冰,顏色勉強稱得上雪白,蕭善用水和糖冰粉快速炒好糖色,倒入處理好的銀杏,挖上一塊豬油,小火不停地翻炒,等每顆銀杏都掛滿糖衣就好了。
另起鍋用幾種糖炒成糖稀,澆在冰塊上,就可以擺盤了,最後撒上一點蜜漬桂花就可以上桌了。
蕭善又趕緊把一品豆腐,芙蓉醬糕和苦瓜釀肉蒸上,接著炒雪花雞淖,都是前期費功夫,臨到頭很容易就做好的菜。
繼續用酸筍拌了西瓜皮切的絲,澆上一勺她秘製的辣油,再一道西瓜皮紅燒五花肉,一道西瓜皮荷葉海蜇湯。
苦瓜同樣是新露面,蕭善用雞蛋清炒了一道,用肉餡釀了一道,最後用薄荷葉等涼拌了一道。
胡蘿蔔則和瓠瓜攤了餅子,和牛肉剁了,和蝦仁豌豆炒了。
花生她衡量了下,今天不準備上桌,因為有的人會對花生過敏,且後果很嚴重,她擔不起這個責任。
丫鬟小廝們魚貫而入,蕭善忙著一樣樣擺盤,她只擺一盤,其餘的有手巧的丫鬟跟在後面補上。
今日也是按普通宴請的標準來的,所以涼的上去沒多會兒,熱菜緊跟著就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