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姎兒啊,你竟得了那位老太君的賞,做什麼了這是?那可不是幾道菜就能打動的人啊!”
做什麼了,蕭善回想對方說的那話,替女人長臉了,做菜自然算不上長臉。
前世的記憶是帶給自己很多便利,但到底只是平民百姓,再加上侯府廚娘這麼個身份,名聲太響亮的東西,也不敢往出拿。
她一直是想等著兄長中了進士,當了官多少有點地位了,再往出說,如此能保證人身安全,還能替他漲漲功績。
只是兩年前梓州河道決堤,她將水泥的方子告訴了兄長,讓他透過書院獻給朝廷,兄長一開始不同意以他名義,執意要說是她想出來的,蕭善再三勸說他才接受。
這件事只有兄長恩師,師母,自己和兄長知道才對,可是胥老夫人是怎麼知道的?兄長恩師夫妻兩不像是守不住秘密的人。
如果她說的不是這事兒,蕭善想不出來還能因為什麼。
改良馬車?這也只是便利了日常生活,離那等利國利民的大事差的遠呢!
“大約是我碰巧合了胥老夫人的眼緣吧,也可能是她特別喜歡吃那兩道菜?”
幾人一聽,也覺得只能是這個原因了,她們也就是隨口八卦一下,說了兩句就轉頭說起別的了。
用完飯照舊是小丫鬟們洗刷打掃,蕭善同幾個婆子處於食物鏈頂端,是不必幹那些的。
蕭善躺在藤椅上,在心裡盤算,後天就能看榜了,希望兄長榜上有名吧。
看過榜去鴻爺那兒走一圈,再去於家看看,還需不需要幫忙,竹月這邊到時候給她留道小食方子,是繼續在侯府還是出去做營生,都隨她自己。
還得買馬,看榜之前去馬市轉轉,倘有中意的先帶去釘掌,完了把馬寄放到鏢局,提前打好招呼,走的那天夜裡自己去牽。
至於幾家零散的營生,同他們約定好信物,讓他們到時候把錢存到錢莊,自己拿信物去取就好。
來來回回想了幾遍沒有什麼遺漏的,才放下心來。
竹月在裡面跟著收拾完了,搬了個小板凳坐到她跟前,臉上掛著甜笑,無比自然地給她捏腿,“姎兒姐姐,你說我這頓酒哪天請比較合適?”
蕭善也沒攔她,有時候接受比拒絕更讓對方放心。
畢竟,自己教人手藝既不要對方拜師送禮,又不收學費孝敬,她們也怕自己不好好教。
而自己受了她們的小意殷勤,不管對方是因為知禮,還是另有所圖,她們都覺得這樣多少有了點底氣。
蕭善回想,來求她的人裡,有心安理得佔便宜的,也有絞盡了腦汁想要回報自己的。
而她一開始起這個念頭,也只是感念古代女子活的艱難,想要儘自己的能力幫幫她們而已。
並沒有想過一定要從她們身上得到什麼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