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重生網遊大時代> 第469章 方舟遊戲叢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69章 方舟遊戲叢集 (2 / 4)

如果造船廠裡一條生產線上每個環節,全都是長期存活的熟練工玩家在操作,其帶來的效率和生產力的提升,可能是其他造船廠的好幾倍。

而學過政治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商品的價值取決於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生產力和生產效率的提升,將使得造船廠能夠以更低的成本造船,更具市場競爭力。

因此這個遊戲內部職業認證系統的設定,將會極大刺激遊戲裡的投資者、資本們,儘可能去保護和培養自己的熟練工人或老兵,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直接以成本低廉的復活人命來堆砌財富和圈地。

所以如果說年齡屬性設定是為了刺激廣大玩家,那麼這個遊戲職業認證設定,就是為了刺激商家資本,玩家和資本雙方形成合力後,那麼“好死不如賴活著”這事才有可能實現,進而推動遊戲社會文明的進步。

但話又說回來,一旦大家都“好死不如賴活”了,就會出現一個新的問題——死亡復活次數減少,方舟的遊戲收入將會大幅銳減。

這是個很矛盾的事情。

想要遊戲文明往正確的方向推進,就不能讓玩家死的速度太快、頻率太高,可要想賺錢的話,又必須讓玩家多死亡復活。

這個矛盾雖說是無解的,但也不是沒有其他辦法變相地化解。

比如方洲國際旗下諸多子公司的業務,基本上都圍繞著方舟世界在展開業務,其帶來的業務收入絲毫不比方舟遊戲本身的營收少,光是方舟影片平臺、遊戲平臺每年貢獻的廣告收入就高達十幾億美元。

不過這些子公司,方傑可沒時間精力顧得過來,何況這些子公司也有其高層和各大國際資本坐鎮,不需要他操心。

他只用站在戰略角度去考慮佈局,因此對他而言,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想辦法增加方舟世界裡的玩家基數。

只要玩家基數夠大,哪怕玩家的生存率大幅提升,遊戲里正常生老病死所帶來的復活收入也不會少,這叫薄利多銷。

目前國際資本在遊戲世界裡四處拱火,就是一種很有效的增加玩家基數的手段。

但這種手段治標不治本,一旦遊戲世界裡完全圈地運動,沒有新的刺激下,光靠民族自尊心和意識形態,別說擴大玩家基數,連原來的路人玩家都未必留得住。

所以這就必須想一個更長遠的,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的手段來達到這個目的。

而很顯然,天下攘攘皆為利來,要想讓全世界路人玩家,且不分男女老幼,全都入坑,唯一有效的手段就是利誘。

只要方舟世界能夠賺錢,賺到現實中的錢,並且收入不低於現實中的收入,那麼大家自然而然就會有動力。

當然,此前方舟世界就已經被渲染成一款能賺錢的遊戲了,只是這個所謂的賺錢,更多的是一種金融投機,大多數民眾對此還存有很大的疑慮,也不認為這是一份穩定的工作,而且資源基本上都被國際資本控制了,一般人想發財有點難。

而且除了華國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玩家,在遊戲裡能夠獲得不低於現實中工薪階層的收入外,發達國家的玩家其實是看不上那點勞務費的,畢竟還沒他們在現實中給餐館洗盤子賺得多。

因此目前方舟世界裡的玩家,一大半是因拱火臨時進來的路人玩家,一小半是純粹當遊戲來玩的真正玩家,剩下很少比例的一小部分玩家才是奔著賺錢來的國際資本僱傭的工人或僱傭軍。

而方傑要做的,就是儘可能讓所有已經或即將入坑的路人,全都留下來。

於是2012年過年期間,還是老樣子,每年這個時候方傑都會制定一些佈局計劃,今年同樣不例外,一口氣寫了幾十份遊戲策劃案,涉及幾十款遊戲。

嚴格來說,其實就一份遊戲策劃,其他策劃案都是同型別的,方傑只是在第一份策劃案基礎上,大致搞了個框架,具體內容則留給遊戲策劃部門去填空。

這幾十款系列遊戲,全都是模擬經營類的遊戲,並且與《方舟》形成了強聯動,其目的就是為了打造一個以《方舟》為核心的超級遊戲叢集,並以此啟用《方舟》的社會商業價值。

第一份寫的比較詳細的遊戲策劃案,名為《方舟:模擬農場》。

看名字就知道這款遊戲是幹嘛的,無非就是類似於前世《開心農場》那樣的遊戲,只是在具體設定上,取消了偷菜等互動功能,而增強了遊戲的專業性和嚴謹性,即類似於前世模擬器一類的遊戲。

事實上,《方舟》其實就是一款模擬器遊戲,而《方舟:模擬農場》等即將推出的幾十款模擬遊戲,便是方舟世界的延伸,將其某一個板塊單獨拎出來做成了模擬器遊戲。

如果單論《模擬農場》這款遊戲本身,玩法並沒有什麼過於特別之處,此前早有不少同類遊戲,製作方面技術含量也不高,只是個2d遊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