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宗青被說服,暫時讓朱順明在黃州府推行他那一套。葉宗青倒想看看,這個令方孔炤有幾分無奈、有幾分推崇的朱順明到底能就將黃州變成什麼模樣。
難道一個武夫比自己這個進士出身的飽學之士更懂得治理地方?葉宗青有幾分不服氣、有幾分想看笑話、也有幾分期盼。
………………
朱順明用包稅的方式從葉宗青手中獲得了整個黃州府的徵稅權,從長沙府調集了大量文書、小吏和稅丁,成立了黃州發展司。
發展司先是發出通告,要求商戶必須辦理全新的營業執照,接著號召廣大商戶為國納稅,徵繳練餉。
商人們並不理會這個新出現的衙門。知府衙門都沒有發聲,一個不知名的小衙門誰去理會?
朱順明在進駐長沙、要求商戶納稅時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如今黃州府的情況與當初的長沙府有些不同。
在長沙府進行新政時,朱順明可是大開殺戒,狠狠的懲治了一番長沙府不願納稅的商戶刺頭。但當時長沙府城外還有暴民四處作惡,而且朱順明也是藉助暴民的名義對這些不聽話的商戶進行見不得光的血腥屠殺。
說實話,當時朱順明的作為多少有些上不得檯面。到現在,朱順明氣勢已成,講究的是堂堂正正用大勢壓人。因此,朱順明在黃州府徵稅相對平和許多。
黃岡縣城西面和南面是長江,是黃岡與外界聯絡的紐帶,也是黃岡活物、人員進出的主要通道。沿長江往上就是武昌,往下就是蘄州、江西九江等地。
朱順明在黃岡上下游的長江水道上設立了水路厘金局,對過往船隻收取厘金。
有水路厘金局必然有陸路厘金局。
黃岡往東是羅田、安徽安慶等地,往北是麻城、黃安、河南信陽等地。
朱順明在東面的巴驛鎮設立了巴驛厘金局,在北面的回龍山設立了回龍山厘金局。
同時派出稅丁和兵丁,在黃岡各地陸路、水路不斷巡邏,嚴查過往貨物。
既然朝廷不讓徵稅、既然太祖皇帝說過“皇家與士大夫共天下”,朱順明就另闢蹊徑,不再在“稅”這個字眼上耗著,而是打著“練餉”的名頭,進行徵稅的事實。
練餉可是當今皇帝釐定的特別稅捐,以此為由頭,至少在法理上是站得住腳的。
當然,厘金局收取厘金不是亂收,而是根據貨物應該繳納的稅金進行收取,等於變相徵稅。
凡是沒有辦理營業執照、沒有納稅憑證的商戶貨物進出都要繳納相對高昂的厘金和罰金,讓黃岡當地的商人、官僚大為惱火。
經過幾次流血衝突過後,商人們知道硬來不行。畢竟朱順明的軍隊將幾十萬流寇打得落花流水,將流寇殘部趕出湖廣,他手下如狼似虎的兵丁可不是吃素的。
“罷市,”黃岡縣最大的糧商鐘鼎相叫囂道:“區區一個總兵,不在武昌待著,跑黃州亂來,拿著皇命戕害百姓,咱們不能屈服。罷市,將事情鬧大。一旦民眾沒飯吃,就會知道姓朱的不是好人。到時候,咱們一鼓動,老百姓就會主動將姓朱的趕走。”
鐘鼎相背後有荊王朱慈煙的勢力支援,平日裡說話辦事都有些跋扈。
一眾鹽商、絲商、茶商、布商均附和。這些商人在流寇肆掠的時候都躲藏在縣城中,受到的損失並不大。
因此他們對流寇沒有切膚之痛,對朱順明徵收額外的練餉十分牴觸,對朱順明和他的軍隊沒有直觀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