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沒有明悟之前,達不到我們的境界,是很容易被悲歡離合的情緒所主導,可能大喜大悲,就走上歧途,又或者自我毀滅。」
「當然,絕大多數的人,還是能夠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那些因感情而大怒、大悲、大喜之人,正常的世界,還是比較少見的。」
「所謂的腦補陰謀,就是將自己的感受抒發出來,讓他人接受,覺得自己是對的,內心獲得一種喜悅。」
「總的來說,還是心靈上的滿足。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算是一種心靈的修行。」
兩女俱是點頭,覺得十分有道理。
人,不正是因為如此,才顯得十全九美嗎?
若有人十全十美,恐怕早已經超脫入【真】了。
隨後,兩女繼續聽唐三訴說王凡書寫的西遊。
他寫的西遊中,石猴在出海後,有龍王保佑,風調雨順,安安穩穩的到達了南贍部洲,在人間廝混幾個月後,就從新上路了。
這一段,其實整個味道都變了。
雖然在原著中,關於石猴在南贍部洲的描述不多,只有一小段——
搖搖擺擺,穿州過府,在市塵中,學人禮,學人話。朝餐夜宿,一心裡訪問佛仙神聖之道,覓個長生不老之方。見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猴王參訪仙道,無緣得遇。在於南贍部洲,串長城,遊小縣,不覺八九年餘。
也就是說,石猴在南贍部洲生活了八九年,人禮、人話,各種地方都去過,各種生活技巧、為人處世都在八九年裡學明白了。
甚至,還有一種看透人生的覺悟。
就像旁白中的那首贊詩——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
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寫的明明白白,石猴正是看透了南贍部洲的這些,沒有被繁華的表面所迷惑。
這是一個由猴,變化為「半人半猴」的過程,甚至覺悟還高過一般的人類。
在未來西行路上的人情世故的體現,南贍部洲的經歷,便是石猴遊歷後學到的。
唐三說道:「這便是王凡目前所寫的章節中欠缺的,讓這麼重要的一段直接刪去,只保留‘學人話、學人禮,然後又一句‘感嘆無真人,遂又出發西海。其中的一些味道,完全發生了變化。」